比賽日期:2009 / 07 /18 ~07 /19 比賽地點:文化中心至德堂

  健康的體型與肌肉的曲線美是健美運動追求的目標。相傳古希臘時期就已盛行健美運動,當時以寬敞的胸部、靈活強壯的脖子、虎背熊腰的軀幹、結實隆起的肌肉和矯健輕快的雙腿,為人體健美的表現,並透過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進行展示與比賽,將人類的力與美奉獻給諸神,以表達對神的崇敬和感激。

   健美運動起源於德國,德國人山道(Sandow)幼年隨著父親到羅馬佛羅倫薩美術館參觀時被古代戰士健美的雕像深深吸引,為了練出跟戰士雕像一樣健美的體格,山道不斷摸索,在1884年依照人體解剖學理論,研究出一套使肌肉發達的方法,後來更積極地到英國、澳洲、紐西蘭和南美洲各國去表演與推廣,並在1898年7月創辦「山道雜誌」發表有關健美的文章,並於1901年組織了世界首次健美大力士的比賽,讓健美運動開始受到注意,晚年更創辦了世界第一所健美運動學校。

  20世紀初期,德國、瑞典、丹麥和捷克的健美愛好者,陸續推出各種流派,為現代健美運動奠定基礎。1969年美國索倫森將體操、現代舞和健美結合,健美操開始普及到全世界。1970年史塔特為健美訂定較完善的競賽規則,並使用體重來區分級別。美國在1985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阿洛別克(Aerodic)健美操錦標賽,在全球掀起一波健美熱潮。

  女子健美是在1940年代才興起的運動項目。70年代,舉辦正式的女子健美比賽,1977年10月在美國俄亥俄州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穿“比基尼”三點裝的比賽。1980年國際健美協會正式成立了婦女委員會。

  健美比賽的評分標準,是以評審的主觀來判斷。男子健美的評分內容是根據選手肌肉的大小及勻稱、肌肉形狀及結實度、表演內容以及整體表現來給分。女子健美則是按身材比例,依體型、體態的勻稱性、平衡性,肌肉發達程度,皮膚和容貌以及造型表演的藝術性等六個方面作為綜合評分的標準。
比賽分指定動作與自由動作,選手必須在指定動作中展現幾種大會指定部位的肌肉;自由動作部分,則是由選手配合自選的音樂,將自己最好的部分串連在一起呈現出來,以贏得評審的青睞,為吸引評審的目光,選手常會把身體曝曬或擦油而成為健康的古銅色。

  健美需要長時間的重量訓練以將肌肉線條展現出來,再配合飲食控制,在飲食之外更需補充多營養品以供應需求,其過程相當辛苦,每一吋肌肉都是時間、精力與金錢的累積。平時不但嚴格的少油、少鹽、少糖之飲食控制,比賽前更是無油、無糖、無鹽的飲食,甚至還必須在策略考量下增加或減少體重,且要定期密集鍛鍊與補充營養素,沒有非常大的毅力是無法持續的。
                      (韓坤峰)

健美比賽場地位置圖- 文化中心至德堂 ( yahoo 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