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日期:2009 / 07 /23 ~07 /24 比賽地點:中山大學體育館

  柔術是一種源自日本的武術,在日本廣義的指徒手的武術,又可以指中心精神是避免對方的攻擊力量,並轉化為制服敵人的技術。又有許多不同的流派,各種流著重在不同的技巧(如:拋、摔、錨定、鎖等)、現代的柔道和合氣道均演變自柔術。
  其起源可追溯至傳說中十六世紀曾來中國學醫的男子,柔術之父Shirobei Akiyama。他從觀察寒冬風雪中的柳樹樹枝領會到武術之妙諦,當那些剛硬的枝條不敵冰雪之侵襲而紛紛摧折時,具有柔韌性之柳條終以柔存。柔術,顧名思義,即以柔克剛之技,有別於直取硬攻的打擊格鬥技藝。更確切的說,柔術仍是一種徒手的戰鬥技術,包括了拳打、腳踢、摔、投、擒拿、絞壓等多種招式,是一種綜合徒手武術。
  柔術的國際組織則在1977年開始運作,由義大利、德國和瑞典等國為了發展柔術成為一項運動而成立。國際柔術聯盟(Ju-Jitsu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JJIIF)從那以後歐洲聯邦裡面的一個聯盟組織,並由聯盟的理事會負責協調各事項,底下並有專門的委員會,負責聯盟各項大大小小事宜。

柔術的發展大致分為古流柔術、現代柔術及歐美柔術三大主要體系:

一、 古流柔術:極重師徒情義,理念崇高,注重精練技法及人格品行陶冶,日本武術文化中獨特「形的修行」。內分極多流派,各有不同技法。其修行分四層次:初傳→中傳→奧傳→秘傳。四階層均有極其嚴謹的禮儀和倫理,即如絕不得詆毀師長先輩及別流派,否則破門逐出,永不得翻身。
二、 現代柔術:以古流柔術為跟基,加以調整取捨,溶入其他武術組編而成,亦重“形”的修練,以技法為前提,精神層面遠不如古流柔術。
三、 歐美柔術:明治末期移居歐美之柔術家及相關人士傳至歐美,經有心人士增修取捨組編而成之柔術。亦可分下列二種:
1. 流傳至巴西格雷西家族推展改造主編而成所謂格雷西柔術,亦稱巴西柔術。
2. 歐洲相關人士綜合各種擊技、投技、擒技及控技組編的柔術。而2009年於高雄所舉辦的世運會柔術運動項目,即是歐洲柔術系統,由柔術國際聯合會(J.J.I.F.)所推展。

柔術比賽分成三階段攻擊︰

第一階段: (打擊技,不過是打「寸止」)兩位柔術選手在受限制的距離進行對打(包括控制對手拳腳的攻擊與當身打擊)。一旦雙方進入近身戰,也就是有捉取的情形時,比賽便進入第二階段,此時便不再允許雙方有任何當身打擊的動作。
第二階段: (投技,也就是摔技),柔術選手可以使用投擲技讓對手摔在塌塌米上(比賽時可由投擲技施展的程度,例如半勝、或一勝等,而獲得不同的分數)。一但摔倒對手比賽則進入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 (固技,也就是寢技 開放腳部、特殊關節技、勒頸及壓制)此時得分的多寡取決於壓制的技法、控制對手關節的程度。比賽時間到時已獲得分數最多者獲勝,而如果比賽時如果出現一方在三個部份均得到一勝(Ippon)的情形,或是上半場得分超過對手14分的時候,比賽則自動結束,此選手則自動獲得勝利。這類對打比賽的勝負決定於選手本身靈活度,肌力和耐力與對於時間差的掌握。

  柔術的特點在於充分利用槓桿原理,而非與對手抗力、比力。而是將對方的力量轉為自己攻擊對方的力量,柔術練習者會選擇使用技術,讓對手屈服或耗盡其體力,最終將其對方制服。柔術運動為2009年高雄世界運動會的正式比賽種類,於2009年7月21∼22日在國立中山大學體育館舉行。      (廖光祥)
柔術比賽場地位置圖-中山大學體育館 ( yahoo 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