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至貴隊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採訪式的生命回顧──口述傳記」。
樹德備份網站:「採訪式的生命回顧──口述傳記

  連結至貴隊學校的首頁:高雄市樹德家商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98225日。

  學校:高雄市樹德家商 

  縣市:高雄市三民區

  老師或班級:王明妮老師、王妍婷老師、周珮瑄老師

                 一年五班級、二年十一班、三年十七班、三年十九班

部分同學。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劃?

 正式報名的十九位,參與的有二十五位。

  他們的年紀是:1619歲。 

  專題研究計劃連絡Email信箱:songbird@ms.tcps.hlc.edu.tw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地方人物領袖

  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高雄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們真的了解她嗎?透過口述傳記,我們能更認識高雄的今昔,也更認識我們的親人。由於移居到高雄的人,或許來自其地方,也順便可以了解到其他地方生活的概要。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所謂的人親所以土親,由親近我們的親人,進而了解到他們,跟他們學習,感恩他們。故而尋找組員中的阿公阿嬤,為他們寫傳記,由傳記中看他們的生命歷程和高雄地區今昔的對比。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電腦教室電腦

 

網路:100M

 

電腦:Inter(R) Core(TM)2 CPU 4400 2.01GHz, 0.99GB RAM

    我們克服的難題:

1.          分組、找組員:我們共為六組,其中四組為採訪撰稿組,一組為美編,一組為資料處理。除了後兩組為三年級有經驗的同學之外,其他都是新手。前四組同學一年五班就佔了三組,二年十一班同學則有一組。組員剛開始時很擁躍,而後知道要花下時間和精神就逐漸打退堂鼓。終於敲定了參加的同學。

2.          尋找對象---我們預定做十位老人家。採訪組中,每組選定家中七十歲的老人三人,共分為十二人。預定做不出來時,還有二個名額可以緩衝。在尋找對象時,大家也花了不少的時間才做下決定。

3.              訪:每組人馬要出發前往老人家的家中,他們要利用假日,相約到傳主的家中。中間有家長的不厭其煩的接送,還有被採訪家庭的熱情招呼,這都讓我們十分感恩。

(1)    由於同學們沒有經驗,所以採訪時不知道該問那些問題,於是指導老師又找了資料,增加同學採訪的能力。

(2)    同學採訪前未曾做事前的準備功課,例如第一次採訪問過的東西,未曾紀錄,第二次採訪時又再問。例如日據時代的個什麼情形、823炮戰又是什麼。於是採訪不夠深。

(3)    採訪的同學問話不夠技巧。例如老人家有時記憶不好,當老人家在想時,他們不能適時的引導,去喚醒老人家的回憶。或著老人家在情緒失控的當下,他們又手足無措。

(4)    採訪時有干擾時,不知道要如何排除。例如:訪問其中一位老人家,她的先生一直在後面講話,不能讓他們順利的問完。後來又說不要給她太太寫進去,後來只好做作罷。

(5)    採訪時錄音機故鄣,又要去重來一次。

(6)    採訪完寫逐字稿時,才發現還有沒有問到的,或不詳盡的,只好再打電話問,當然也有再回家去問的。

4.          寫逐字稿:逐字稿開始寫的時候很像工作日誌,後來又沒有加入側寫稿,寫成之後,有的是條例式的,有的是未分主題全部混在一處。而且該交件時又遲遲不交件,讓工作延誤下來。

5.          統整文字稿:將十組的文字稿收集完後,由指導老師審稿,定標題、分段落、查註解。並從同學的國文作業作文中,選取定題目為「親情」的佳作,來增加本主題的動機情境。

6.          收集照片:由各組中去尋找適合的照片,包括傳主的年輕照片和近照。也去尋找親子的照片,來凸顯「親情」的主題。

7.          得:要從十位傳記中,歸結出心得,可以給我們年輕同學們一些提醒和啟示。指導老師想了很久,決定選取三本書,一為優雅的刺蝟。一為目送。一為晚年的美學。

8.          做成網頁:美工組和資料組的同學做成網頁,並連結起來,還有照片的存放,這些都是大工程。

9.          做修飾:最後的修飾,包括頁面的色調、文字稿的審稿、註解的統合和標出數字。

10.      心理障礙:先要認為自己可以做到,然後一回生,二回熟。先要將成品做出來,再求好,再求精。指導老師必需不斷的鼓勵同學,但也必需提醒同學不要吹毛求疵,在一個關鍵上花上太多時間。記得要每天要有進度。

11.      團隊合作:每組有一位組長,組長負責帶領進度。最後的四日工作時間,大家都在交件,並且幫忙統合。如果再有下次,我們應再在每組中找一位,處理統整的工作,否則後來有些追襟見肘,抓不到人處理。處理的人又覺得不是自己的事,很不甘願。

12.      硬體支援:週六週日學校的電腦教室並不能長期使用,雖然文字檔的部分可以在辦公室做,但是網頁的flash軟體卻無法在那裡做。而資處科同學的家中電腦又掛了,所以讓我們非常焦慮。同學也只好延後工作,或分開工作。到了週一週二再整合。好在大會把時間延後到二十五日中午。

  心得箴言:

1.          記者是專業的領域,有待學習。

2.          親情是無盡的愛慕,有待接近。

3.          傳記是豐富的寶庫,有待開發。 

 

 

   我們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學校的教學和課程需求

1)鄉土教育已然成為文科的主流,但是鄉土教育是什麼?我們又該教什麼?同學又該學習什麼?還未曾定義規劃出來。藉著為阿公阿嬤寫傳記,可以親身體驗,甚至自己去找和自己切身有關的人文歷史及生命歷程。

2)親身採訪主動學習

     同學從來未曾作過記者,也不知道如何問問題,更別說寫傳記了。這些都是新的學習。有了這個訓練,將來可以用此方法做其他的人物,做主動的學習和紀錄。  

3)統整過程充滿對自己的挑戰和對組員的耐性。許多事是第一次的嚐試,同學之間可以互相的鼓勵與學習及觀摩。因此要將事情完成,就需要一些耐性和犧牲,這是團隊合作的基本理念,也是組員們要學習的功課。

6)落實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別以為你所看到的那位孤獨身影的老人沒什麼,他可能是他那個時代的一個人物,他也曾年輕過,是家庭中的支柱,是一個要角色。所以請試著去和他談談,也請同學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就是最好的講師,告訴我們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以下把我們應用到資訊來源與科技技巧整理如下:

1、圖像處理:PhotoImpact Flash 8。
2
、網頁製作:FrontPage
3
、文字處理:記事本、Word
4
、圖書館:查詢關於傳主的資料。
5
、影印機:影印相關資料,讓人手一份,以便於討論。
6
、傳統相機和數位相機:拍攝機務段工作內容的影像。
7
、掃描器:將蒐集來的圖片製作成圖檔。
8
、電話:用家裡的電話聯絡受訪者人,已約定受訪時間和地點,但有時亦利用 電話做訪問。同時我們也用電話互相討論彼此的工作進度,並約定討論的時間和地點。
9
cute FTPEmail傳輸資料,而錄好的訪問內容和進度資料,就用Word和記事本整理。
10
、口頭採訪:進行專題研究除了書面資料外,必須要靠訪問才能獲得更多資訊,因此我們親自拜訪網頁內容包括的傳主,但在時間或地點不允許的狀況下,我們也會以電話進行口頭訪問。

  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本網頁大部分使用學生自己訪問後所整理出的資料,只有極少部分使用網路資訊,如有侵犯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迅速更改內容。

電子信箱:a_like3111688@yahoo.com.tw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社區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借用靖雯同學的話:「經由阿公的描述,才知道原來他們那個時代是如此的辛苦,所以我們該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再者,年幼時阿公對我很好,但是讀國中之後,功課忙比較少有接觸,於是覺得阿公好像不愛我了。經過這次的網界專題製作,去採訪他,和他談話,我才知道阿公曾經生病,所以活動變少了,其實阿公還是一樣的愛我。」想要親土,首先要有親近的人。希望我們注入的一滴小水珠,能夠在社區中產生一片漣漪,讓社區中的家庭更親密,家人更和諧,老人更獨立,年輕人更上進。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1)感謝接受採訪家庭的配合

2)指導的老師們更嚴密的督促我們

3)去採訪時及假日來校時家長的接送和等候 

 

  發現、教訓、和驚奇
1)對「研究」的體認

l          做一個採訪記者,原來有那麼多該學習的事務。

l          我以為我認得每天見面的阿公,經過採訪後,我發現其實我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他尚未跟我說。

l          原來我的阿公是那麼懷舊的人,他連和阿嬤所看第一場電影的票根都還留著。

l          沒有事先檢查錄音機,結果沒有錄到,還得重新再做。

l          沒有先檢查電池有沒有,結果不能照相。

l          沒有預先約好同學,結果不能一起去採訪。

l          文字的修飾和撰寫,也得靠平日多練習。

l          什麼是823?日本統治台灣自何時起何時結束?這個地名以前叫什麼?神社又是什麼?這是查了註解以後才知道的。

l          這段時間見了那麼多人,聽了那麼多人講話,真是有趣。

l          組員合作後,才知原來她是那麼負責的人,她是那麼能幹的人,相處之後才知道。

2)成功操之在我
 就像萬物開始於無,經過思考、計劃,而後分工、整合。原來事情的成功看來是如此簡單,又是如此的困難。重要的在大家的心念一致,網羅各類的人才,盡自己的本分,還要適時的犧牲幫忙,才能有最終的成果。

 

專題研究計畫貢獻度說明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一、採訪組

組一

何靖雯、林姿伶(採訪)

郭芳汝(台語翻譯)

陳盈如(側寫)

葉雅琪(採訪稿)

戴村儒(攝影、錄音)

組二

孟巧薇(逐字稿)

陳姿婷(側寫)

施昱安(採訪)

黃筱軒(攝影、錄音)

組三

陳恆宜(逐字稿)

杜秀美(審稿)

梁嘉玲(採訪、側寫)

劉栗穎(攝影、錄音)

組四

蔡凱婷(採訪)

陳乙慧(側寫)

徐婷雁(逐字稿)

張涪芳(攝影、錄音)

二、資料處理

蔡宗羽、黃耀德、徐崇恩

三、美   

    楊光譜、黃  

1.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2.
攝影
3.
訪談內容紀錄
4.
編輯書面資料
5.
擬定訪問大綱
6.
填寫進度報告
7.
收集資料
8.
網站插圖繪製

 

 

 

 

組一
10%

 

 

 

組二

10%

 

 

組三

15%

 

 

 

組四

15%

 

 

 

二、資料處理

15%

三、美   

5%

指導教師:
王明妮

王妍婷

 

1.召開工作小組會議
2.
統整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3.
訓練採訪能力
4.
協助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5.
督促資料處理和美編
6.
掌握進度並收口


10%

1.          嘉玲的阿嬤

2.          王爺爺

3.          苗老師

4.          靖雯的阿公

5.          昱安的阿公

6.          昱安的爺爺

7.          凱婷的爺爺

8.          筱軒的阿祖

9.          姿伶的外公

10.      婷雁的外公

家長

1.聯繫受訪對象
2.
網站製作諮詢

10%

 

凱婷的爸爸

婷雁的爸爸

巧薇的媽媽

筱軒的媽媽

2. 支援學生活動

5%

 

其餘
周珮瑄老師

蔡雪媚老師

謝茂順老師

1.網頁製作
2.
程式設計
3.
網路工程
4.
視覺設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