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張阿公 | ![]() |
生日:: |
|
籍貫:正港的台灣人,家鄉在雲林,移居高雄打拼 | |
家庭:育有1男4女,共5個小孩 | |
家庭:育有1男4女,共5個小孩 | |
畢生最的意的事:拜師學藝,由皮鞋師傅成為三民數家店老闆。 |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出了捷運站,便步行至位於巨蛋附近的明華大廈開始。家裡的格局簡單,卻別有一番風味,老夫老妻的兩人獨住一樓,阿公阿嬤很樸實、生活很規律簡單。訪問阿公的過程中,阿公的用字遣詞很簡單明瞭,也很精簡的表達出想說的涵義。 |
一、風箏博士 在我們談到他小時童玩時,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他對風箏的那股格外的熱忱。兒時在雲林長大,地廣適合風箏運動,於是從小與風箏為伍。自小到大的經驗累積與研究發展,因此讓他博得「風箏博士」的美譽。雖然今不見他再動手做風箏,但卻由此看出,他手藝的精巧。 說著當時,他感嘆時代變遷,如今孩子那還有再玩風箏的呢!有著無奈和嘆息的口吻…聽他訴說著時因戰爭的艱辛和無奈,聽著聽著也替他感受到一絲心疼。當時要是有「一把米加水煮成一碗稀到不行的稀飯」,對阿公而言,就很幸福了呢!當時的刻苦並非當下的孩子們可以體悟的! 阿公很相信命運和緣分!當初的工作也是從日治時期的地藏王廟求來的呢!阿公分享了一首1937年的歌-送出帆。還要我們特別將歌詞記下來。阿公耐心的一句句唸出歌詞,而台語本身不佳的我..聽得吃力,寫得更吃力阿!但阿公依然仔細的解釋用心的替講解我。說著說著~接近尾聲了!記得當天是農曆冬至,貼心的阿嬤還特地煮了湯圓慰勞我們呢!有著強健體魄的他也正要出門活絡筋骨做做運動呢!
|
Top |
二、成長背景 從小家中經濟貧困,衣食簡陋,都是撿別人的衣服來穿,破了也只能縫逢補補,直到衣服破到不能補才會把它給丟掉。由此可知道,他當時是多麼的勤儉過生活。每逢大節慶(像是過年)婚喪喜慶的場合,就會向附近比較有錢的鄰居們借衣件衣服來穿。 阿公說他有讀過幾年書,而當時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牛車,如果沒有搭到牛車就必須打赤腳去上學!他說在日治時期的教育重於〝修心〞,教人向善,飲水思源。他還說了一句唸書
|
Top |
三、生活狀況 在
成年的他(民國40年,19歲),面臨到家裡經濟的重大來源!而他從小就立志想做一位皮鞋工匠,後來在當年的2/21拜師學藝,當中她曾在10間鞋店裡待過當學徒。9年之後的10/10剛好是雙十節的那ㄧ天他出師了,並將第一份薪水5塊錢留下來做為紀念!
|
Top |
四、音樂的人生 阿公他很喜歡音樂,他說因為日治時代的戰爭,以至於音樂創作上幾乎為〝愛國歌曲〞為主流,沒有今日所謂的流行歌曲。他在當時最愛的偶像是-李麗華。送出帆首歌對阿公而言相當有意義,他說歌詞中表達出當時的時代背景與人們的心情呢!敘訴出無奈和感慨…以下應阿公的要求,抄錄歌詞如下:
|
Top |
五、創業的艱辛路 阿公在嘉義當過兩間店的學徒,又在台中的三間店當過學徒。彰化兩間,虎尾兩間之後,接著阿公搬到高雄,在十間店當過學徒。此刻阿公二十八歲,也累積了相當經驗,他決定要自己創業,剛開始他選擇在台東,卻苦於沒有本錢。所以阿公拿了自己的手錶和朋友贊助的一個手錶,去當舖當了一千塊,然後,他就和朋友去買了皮鞋的原料。當時一雙一百五十塊,因為只賣皮鞋賺的不夠,所以又找了一些代工,但是,之後皮鞋慢慢降價到九十塊的時候,阿公決定要搬離台東,前往嘉義等地。最後選擇高雄三民區的大連街定居。阿公自己開店當師傅後,努力工作,業基蒸蒸日上,最旺的時候,阿公有五間皮鞋店,兩間皮鞋工廠、六棟房子,其中一棟是由兩棟房子打通的。一天賺超過兩萬元,手下有七,八十個學徒,三十個學徒已出師了!! 可惜為朋友背書作生意,朋友捲款跑掉了.所以阿公被騙了幾千萬!!一夕之間,以前所賺的全部賠光,經歷此事令阿公非常痛心,這是阿公這輩子最難過的事情!!
|
Top |
後記: 我的阿公是位非常懷舊的人,也很重視朋友。由他曾經傾家蕩產為人背書的事,就可以見得。民國四十七年,他請阿嬤看的第一場電影的票根,他還保存至今。阿嬤是店裡的客人,一日來訂皮鞋,就被阿公相中,他們二十歲認識,二十七歲結婚。感情至今融洽,育有一男四女,十二個孫子。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