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源六龜 美麗龜山 龜山土質

龜山史記 / 始源六龜

六龜   地形說:為六龜原俗稱「六龜里」。其地名因相似龜形之山面立於庄後,俗稱為「三枝尖」;庄前溪畔又有「三大巖」,亦稱為 「三尖石」之龜形巨石。前後之山巖相對成為六個山巖,容似龜形,故古時人稱六龜,沿用至今。目前龜形之山面立於六龜地區(六龜、義寶、文武三里),溪邊只剩「龜王岩」宮今人憑弔留念。

  族名說:六龜昔稱六龜里,係譯自平埔族四社熟番芒子芒番社名Lakuri,日據大正九年改稱六龜里庄。芒子芒社人昔居住於臺南縣玉井鄉,明鄭時期被西移之西拉雅族逐出,乃越過內烏山,入墾於此,創建六龜里社。

  
  神話說:六龜附近荖濃溪中有六大巨石形似烏龜,後修練成精怪;其中五隻龜精分別於十八羅漢山修煉處所尋得五個修煉 之山洞修行,餘留一隻龜精因貪戀凡塵,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後為十八羅漢收服,並由百姓開鑿第六山洞,將其降服其中,面壁思過。後世遂有十八羅漢山與六龜一稱之由來。相傳在六龜大橋底下不遠處的荖濃溪河床中,有六座巨大岩石羅列溪中,每逢溪水暴漲之際,遠觀六座巨石,宛若六隻巨大烏龜浮游河中,先人因而將此地稱為「六龜」,其中最大的龜王岩,被鄉民尊為龜王,視為守護神,設有神位,經常有鄉民前往奉祀。本區的「龜王」是水龜,旗山區義民廟旁的「龜神伯公」,則是昂首向天的旱龜,在龜尾上奉祀神位,許多信徒前往祈求保佑不要「槓龜」,香火鼎盛。

TOP


 

 

回首頁 簡報頁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