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鐵道故事館

  高雄港站及臨港鐵道系統是高雄近代發展的重要關鍵,鐵路配合都市建設停止營運後,都市計劃變更將部分站區劃為特文及公園用地。

201010月份,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認養臺鐵局高雄港車站,且委託由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進駐營運,辦理「打狗鐵道故事館」開館,

重現台灣最大貨運車站的規模,喚起大家的都市記憶,教育下一代都市發展的歷程,對於一個國際都會有其重要意義。

 

 

 

 

 

 

 

 

 

 

 

TOP

 

  濱線

"高雄港的海陸聯運"

  最早的打狗港,其實只是一個潟湖,週邊則是漁村和鹽瀨。一直到1858年清國簽訂天津條約,將打狗指定為通商口岸後,外國勢力才介入,開設領事館及洋行,展開打狗的國際貿易功能。1895年日本領台後,積極著手建設縱貫鐵道,並築造打狗港成為一個大型商港,使得殖民統治可以順利推行。當時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除了興建縱貫鐵道南部線外,同時也負責打狗港的興築工程,希望藉此統一事權,建構一個順暢的海陸聯運系統,從此形成打狗鐵道和港口密切不可分的關係。這種功能對於殖民政府掠奪台灣資源,及發展工商有關鍵性的作用,例如要發展南部的製糖工業,就必須引進新式的製糖設備,這些設備當然得靠大型輪船運送到港,再由火車載運到場裝機;未來出產的砂糖,也藉由火車運送到碼頭,裝船運送出口。隨著190011月縱貫鐵道從打狗先行通車到台南,台灣製糖會社也於通車路段的中間點橋仔頭,展開建廠作業。

  第一代的打狗停車場(即打狗火車站)設置於今臺鐵高雄港站北面約一公里處,一直到1908年縱貫鐵道全通之後不久,仍繼續使用。隨著打狗港持續進行開挖填砂,填出了現在高雄港站一帶的新用地,也把打狗停車場往南移設到今天的位置,興建頗具規模的調車場、扇形車庫、儲煤槽、旅客月台、天橋、和站房等設施,並往南拉出一條「濱線」(Hamasen)到碼頭,於是這一帶就被稱為「哈瑪星」。

  以打狗停車場為基地,往北是通往基隆的縱貫線,和通往屏東平原的潮州線;往南面和東面,則為連絡碼頭的各側線,從北部及屏東運來的貨物,在此由人力搬運或由機械吊裝至船上,到岸貨物也是一樣的做法。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鐵道部對貨車等設施投資的不足,後來許多到岸貨物卸下後,等不到貨車運走,而在碼頭旁堆積如山,這樣的情形一直到戰後仍然持續發生。

  在日治時代,除了貨物的海陸聯運之外,打狗停車場作為縱貫線終點,也是重要的旅客海陸聯運據點,只要買一張聯運票,就可以從這裡直接搭乘開往南洋的郵輪。此外台灣光復後,苓雅寮13號碼頭是國軍官兵搭船往返金門的地點,臨港線在此有一條登陸線,休假官兵,或是移防部隊,都在此轉乘火車前往高雄港站,再轉往其他各地。

 

TOP

 

 

  環狀鐵道

  1908年縱貫鐵道全通後,藉著火車與輪船的轉運,哈瑪星、三塊厝一帶就近設置了許多台灣工業黎明期的工廠,例如淺野水泥、製罐工廠、台灣煉瓦等。在現今西臨港線經過11號碼頭附近,是「台灣鐵工所」遺址,許多製糖工場的設備,乃至糖鐵的蒸氣火車頭,都是從這裡製作後,利用鐵道運送出去的,可說是台灣工業的發源地。

  1920年以降,配合日本殖民政府的南進政策,高雄被指定為「南進基地」,由於舊市區已呈飽和狀態,為了都市長遠的發展,日本內閣跳過台灣總督府,直接訂定1930年的「高雄市區都市改正」計畫,以60萬人為規劃目標,將高雄驛從哈瑪星移設到大港,也就是今天臺鐵高雄站的所在地,並在計畫都市外圍設計一圈類似日本東京「山手線」環狀鐵道,以新高雄驛為基點,後驛一帶為農業區,前驛週邊為商業區,再往南則為住宅區和文教區,至於作為南進基地最重要的軍需工業和重工業,則被安排在環狀鐵道的外圍。

  這條高雄山手線的構想,因為1941年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而未能在戰前真正實現,反而戰後才把東、西兩段鐵道連接起來,成為環狀的第一臨港線系統。不過這樣的安排,70幾年來一直影響著高雄市區的發展脈絡,如果搭乘臨港線火車繞一圈就可以一目了然。從高雄站出發後,兩旁是廣大的檢車段、機務段、和鐵路新村日式宿舍區,右轉沿著凱旋路往南行駛,則行經五塊厝一帶的住宅區和多所學校及醫院。過了三多路之後,進入籬子內地區,都市景觀明顯不同,住宅和商店少了,卻出現許多的工廠,包括台鐵高雄機廠、硫酸亞工廠、205兵工廠、中油、台糖、台鋁、台肥、台電南部火力電廠等,許多專用側線從臨港線鐵路岔出,直接進入廠區,好像微血管從主幹分出一樣,呈現出高雄臨港線強烈的工業性格。除了聯絡沿線工廠運送物資外,臨港線也有一條側線,和台糖的「南北平行預備線」高雄站連絡,將各地糖廠運到小港的砂糖和其他產品,以台鐵貨車走臨港線送到鹽埕大勇路的台糖倉庫和碼頭,裝船出口賺取外匯。

  1970年代高雄市成為十大建設重工業的重要據點,也因此從前鎮車場拉出一條支線,沿著中山四路草衙地區,直接進入高雄港貨櫃中心和中鋼廠區,稱為第二臨港線。為了將貨櫃及散裝貨物迅速運往中北部,1979年西部幹線實施鐵路電氣化時,也將電車線從高雄站延伸到前鎮車場,使得電力機車可以直接牽引貨物列車經高雄站北上,在台灣經濟起飛階段有著重要的貢獻。

TOP

 

 

 

 

  高雄港站區的文化價值

 

日本殖民政府1895年領台之後立即著手的第一段鐵道建設及港口建設,高雄港站是南台灣的第一個火

   車站。

南方現代文明的發源地:19001129日打狗台南間「縱貫鐵道南部線」通車;1907年打狗九曲

   堂間「鳳山支線」通車;藉由港口及鐵道聯運,輸入重機械展開製糖工業、石灰、化學等基礎工業。

高雄港站100多年來一直是台灣最大的貨運轉運站,在20世紀台灣農業、工業經濟發展上,扮演重要

   關鍵地位。

高雄港站保留完整的傳統產業遺址的物件,例如機械式號誌樓、19世紀規格的月台等。

 

TOP

 

 

  交通資訊

● 搭乘公車:五福幹線 、31 、

219(假日延駛本站)、橘1(捷運鹽埕埔站-西子灣)

   哈瑪星文化公車(始發站) 、248

● 搭乘捷運:高雄捷運橘線 西子灣站 2號出口

● 自行開車:中山高速公路中正路交流道下→沿中正路→五福路直行到底→左轉鼓山路。

 

TOP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 ,打狗鐵道故事館,http://takao.railway.tw/?page_id=2
 

四方通行旅遊網,高雄景點,打狗鐵道故事館(百年打狗驛站),http://guide.easytravel.com.tw/scenic.aspx?CityID=19&AreaID=255&PlaceID=38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