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高雄代天宮創建於民國40年,其建廟緣由,溯自昭和5年(1930),前台南縣北門鄉蚵寮村民移居哈瑪星,自故鄉「保安宮」迎請清水祖師金身蒞境護佑,由旅高鄉親輪流奉祀,以為精神寄託。民國38年農曆4月,經信眾集會商議建造公厝以安奉諸洞天神佛,隨即恭請「南鯤鯓代天府」吳府千歲暨「蚵寮保安宮」池府千歲前來主持建廟事宜。嗣後,經吳府千歲起駕指示,擇點廟地建廟,並命名為「高雄代天宮」,奉祀「南鯤鯓」五府千歲、「蚵寮保安宮」池府千歲及清水祖師等神尊。
|
建築 旗津天后宮屬宇南方系統的傳統廟宇建築,平面格局為兩殿五門兩護室,前殿與正殿之間又有一座拜亭相連,而造型格局依循古制建築,採行考究的工字型佈區,為帝制時代官行建築的典型,藉此在外型上可凸顯天后的崇高神格。依據民間俗例,漁船碼頭附近必建有媽祖廟,而媽祖廟的位置,必定面對漁船進碼頭的方向,本宮廟址水德揚靈,宮址面對高雄港岸,三百多年來默默地護衛著斯土斯民,迄今不僅尚能看到海水,且能看到渡船頭與港內漁船來往的盛況。
|
交通資訊 ● 搭乘公車:紅9公車 ● 搭乘捷運:捷運紅線→前鎮高中或草衙站下→轉搭紅9路公車;捷運橘線→西子灣站下→轉五福 幹線至鼓山輪渡站→旗津 ● 自行開車:高雄小港→高速公路→沿漁港路→新生路→過港隧道→沿著中洲路走或旗津路即可
|
參考文獻 ● 旗津天后宮全球資訊網,http://www.chijinmazu.org.tw/html/aboutus_2.asp ● 高雄旅遊網,旗後天后宮,http://khh.travel/tw/spots/SpotDetail.aspx?SN=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