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領事館
英國領事館的設立源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英法聯軍後,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同治二年(1863)列強迫使台灣開放港口,當時的英國商人在台灣通商岸口設立洋行,用來輸入鴉片及輸出米、茶及糖,同治四年(1865)在打狗港口的哨船頭小丘上設立領事館,處理關稅及商務。 當時的英國政府在台灣設立了三座領事館,分別為打狗領事館、安平領使館、淡水紅毛城領事館,打狗領事館是由大利洋行所完工的洋樓,它是台灣的第一座洋樓,建築所使用的紅磚都是遠從廈門所運來,雕磨工法及使用的建材極為講究,半圓拱型迴廊,充份展現出當時的建築美感,再加上周邊綠意盎然的庭園,堪稱當時台灣最精美的洋樓。 英國領事館在日據時期曾轉賣給日本作為海洋測候所之用,在台灣光復後改為氣象觀測所,後來遭遇颱風的破壞,直至民國七十五年修復後,經公告為國家二級古蹟,目前主要做為古蹟文物陳列館
|
建築 為後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建築風格,花欄石雕、圓拱設計,見證了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經整修後,風華再現,英領風騷;館內亦蘊藏豐富的藝術臻品,使其成為內外兼美的古蹟領事館。 這座英國式的建築,設計者為英國人,使用尺寸皆為英碼及英呎。四周的外牆有連續的半圓拱,轉角處的栱較小而牆柱較大,是力學上的強固作用。建築物內設壁爐,並有地下室。整體外觀為連續的半圓栱,使得造型非常富有節奏感。領事館的紅磚從廈門運來,工匠聘自大陸,迴廊的圓栱在夕陽下被映照得更顯古意盎然。竹節狀的落水管是清末洋樓的特色,轉角的磚柱為雙柱並立,構造更為穩固。
|
交通資訊 ● 搭乘公車:哈瑪星文化公車、柴山觀光專車、99路 ● 搭乘捷運:橘線(西子灣站1號出口)可接駁橘1公車 ● 自行開車:國道1號-高雄交流道下-中正一路至中正四路-中正橋-五福四路-鼓山一路-臨海二路-哨船 街
|
參考文獻 ● 高雄旅遊網,英國領事館,http://khh.travel/tw/spots/SpotDetail.aspx?SN=133 ● Time for Taiwan,旅遊景點,觀光景點,高雄市,英國領事館, http://taiwan.net.tw/m1.aspx? sNo=0001121&id=440 ● 玩全台灣旅遊網,英國領事館,http://okgo.tw/buty/015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