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天后宮 旗後天后宮是高雄市歷史最古老的寺廟,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年),閩籍漁民徐阿華於海峽漁撈遇颶,船筏隨波漂蕩而擱淺於旗後,徐氏目睹旗後依山傍海,為居棲與撈捕之樂土,遂回故梓接眷定居,且說服同鄉漁民洪應等六戶同行,又隨身迎奉媽祖神像來台,在現址搭祠供祀,名為「媽祖宮」,即為旗津天后宮的前身,本宮迄今廟史已閱歷337年,為高雄市第一座媽祖廟,也是打狗現存祠廟的廟祖。
|
建築 旗津天后宮屬宇南方系統的傳統廟宇建築,平面格局為兩殿五門兩護室,前殿與正殿之間又有一座拜亭相連,而造型格局依循古制建築,採行考究的工字型佈區,為帝制時代官行建築的典型,藉此在外型上可凸顯天后的崇高神格。依據民間俗例,漁船碼頭附近必建有媽祖廟,而媽祖廟的位置,必定面對漁船進碼頭的方向,本宮廟址水德揚靈,宮址面對高雄港岸,三百多年來默默地護衛著斯土斯民,迄今不僅尚能看到海水,且能看到渡船頭與港內漁船來往的盛況。
|
交通資訊 ● 搭乘公車:紅9公車
● 搭乘捷運:捷運紅線→前鎮高中或草衙站下→轉搭紅9路公車;捷運橘線→西子灣站下→ ● 自行開車:高雄小港→高速公路→沿漁港路→新生路→過港隧道→沿著中洲路走或旗津路
|
參考文獻 ● 旗津天后宮全球資訊網,http://www.chijinmazu.org.tw/html/aboutus_2.asp ● 高雄旅遊網,旗後天后宮,http://khh.travel/tw/spots/SpotDetail.aspx?SN=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