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內展出

府城文化

 

一進入香腸博物館,印入眼簾的是台南府城小吃看板,讓人感受好像到了台南府城的美食街,食指不禁大動了起來。這裡展出的是台南府城小吃文化-慢食府城

慢食府城-緣起「萬貫家財三頓飯,千戶房屋一頂床」吃飯,又作進食、用餐、飽餐解;是每個人每一天的日常要項。華人愛吃。吃什麼,常是為人樂道的內容,熱帶氣候,錯織嘉南平原作物;透過栽種,收穫我們的生活,臺南,以農立城,有著豐收稻穀蔬果的驕傲。「早安 午安 晚安」時間常軌是安穩的長河,一日三餐五頓,飽滿身體與心,小吃,是臺南府城生活的布魯特燈,聚焦這座城的三百年歷史,百年約莫三萬多個日子,代代相傳而回味無窮,請以碗就口,讓我們有幸相遇臺南老味道。(引自展出文字)

阿堂鹹粥
以大骨、小魚和虱目魚骨熬煮的鮮味高湯,加入生米同煮,米粥便吸附了魚湯的鮮香清甜。大量加入煎炸過並撕成碎塊的土魠魚、蚵仔、蒜頭酥、蔥酥。盛碗後撒上芹菜末、韭菜花柄末提味,濃稠順口,豐富細膩。
阿川魚丸湯
八十多年的老店,隱身在鬧市的小巷,府城的老饕都知道阿川中午一點就打烊了。阿川除了有魚丸外還有蝦丸、肉餃、魚皮、魚肚等產品。手工做的新鮮魚漿,加上獨家的配方,不添加其他魚肉,全部用虱目魚。湯頭以魚骨和肉骨熬成,香甜為最大特色。
富盛號碗粿
選用囤放乾燥的舊米,口感才會紮實富彈性,不會糜爛鬆軟。肉燥的選材,選較有彈性的後腿肉,每天現滷現用。肉燥滷好,與精選後腿瘦肉、現剝的蝦仁一起擺入碗底,沖入米漿,層層疊疊擺放在大蒸籠炊煮,碗粿中央有略凹,吃起來口感更優。
老店菜粽
菜粽用月桃葉來包,糯米選用新米,洗過後不浸軟直接包裹,就是要顯出Q香。花生煮爛後仍然豆香後韻滿滿。淋上調製的醬油和許多的花生粉、一些香菜末子。搭上濃郁的「味增湯」更是絕配。


糯米腸│大腸包小腸
「糯米腸」又稱米腸,碳烤後外皮稍脆、內餡香Q的糯米腸,夾入多汁味美的道地臺灣香腸,再塞入各式配料,如酸菜、香菜、九層塔等等,便是大家所熟悉的「大腸包小腸」。
香腸肉包
使用CAS認證的優良豬後腿肉與五花肉,以黃金比例7:3製作的多汁內餡,搭配先純牛奶手工製作的包子外包皮香氣迷人,再加入黑橋牌經典原味香腸,真材實料的口感令人大呼過癮!
蝦捲
早期的蝦捲稱為「(炸)肉卷」,以豬腹膜包覆高麗菜、蔥花、鴨蛋及豬肉製作而成,日據時代漁港開發之後,新鮮蝦子取得容易,漸漸以蝦肉混和蝦漿取代豬肉,成為臺南府城的經典小吃─「蝦捲」。
客家煙腸│香腸蒸肉
「客家煙腸」也稱作「粉腸」,是新埔著名的客家小吃,冰涼後的軟Q口感加上撲鼻的肉香,更是讓許多人一吃就上癮。臺南府城的「香腸熟肉」,就是使用涼拌的客家煙腸沾醬食用,保留最傳統的風味。

透過與經理的訪談,得知這次的展區的主角是王浩一老師、作家,同時也是一個城市導覽者、藝文界的大咖 ,人稱府城一哥。寫了很多台南府城的書,包括古蹟、老屋、小吃、及老樹文學這次展覽就是將古蹟、老屋、小吃、及老樹文學等四個主題分別變成展品,我們來參訪時,已經進行到第三個展品-小吃,而在今年的春天會接著展出-老樹與文學、老樹與詩,各展品都會有講座,那這個講座除了王浩一老師所擅長的演講外,也會有相關的人士來講解。

經理還和我們分享了有關台南的老屋的走向。當上一檔期所展覽的是台南老屋,除了邀請王浩一老師來談談老屋,也邀請了台南的謝宅主人,他是位經營民宿者,目前一個晚上要價6000元,經營的非常棒。那原本是日本時代所建的屋子,然後將它老屋活化來創造不同的價值,而台南現在有好多好多的老房子已經被發堀出來、同時也陸續被整理,也吸引了很多人進駐,有的變成民宿、有的變成二手書店、或是咖啡廳旅店、做藝文的販售或者創作的辦公室等等。這些就稱為老屋新力,這也成為台南目前的一種文化。

漫遊府城─西市場謝宅
每個年代的當下,流行、新穎是許多人一直在追求的,就如同現代社會變化倏忽,很多流行的生命期總是短暫,連讓人記得的時間都沒有;那些能留下來的是經過世代的考驗、時間的淬鍊,是那個我們稱之為復古、懷舊的風味。
資料來源: http://chenyu5.pixnet.net/blog/post/29021509


轉變的二手書店


老屋所形成的人文與商業空間,重要的不是那些裝置,而是空間裡面的活動,那些人文的風味,展覽、進行的每場活動,都是維持該空間很重要的存在的理由,而老屋就是透過這些活動影響了一個城市。當屋主對房子再一次認知,開始考慮不要改建販售,繼續維持與期待的想法產生,當大家經由活動、商機、場域美感與傳統再運用,對老屋產生認識,而重新理解、肯定這塊土地,意義就跑出來了,影響力就出現了,這些正是在台南萌芽的老屋新建的狀態。
資料來源: http://www.islife.info/archives/001512.html


台灣文學館就是台南很典型老屋新建塑造出的歷史風華。 <TOP>

 

府城文化

1.鹽水蜂炮
在台南縣鹽水鎮元宵節不是點花燈,而是瘋狂的點放蜂炮。蜂炮是將幾萬隻沖天炮的炮心連結在一起,燃一炮而萬炮連續射出,造成十分震撼的效果,有如蜂群傾巢而出,故稱「蜂炮」。
元宵當天,繞境儀式從下午6點開始入夜後展開,由全副武裝的神轎與轎夫從「武廟」出發揭開序幕,整個鹽水市街所見所聞皆是蜂炮,其中更以酬神的「炮城」最為壯觀。炮城的規模不一,但總有數萬隻沖天炮製成,當神轎行到炮城前,主人拉開紅布點燃蜂炮,頃刻間萬發齊放,五彩火花絢麗奪目,震耳欲聾,是蜂炮中最刺激的時刻。
蜂炮的起源相傳是在清光緒年間,鹽水鎮因瘟疫肆虐二十餘年,田園荒蕪、人煙稀少,殘存的鹽水人求助於「關聖帝君」,示意將於元宵夜出巡,應於繞境所到之處燃放鞭炮以驅逐邪魔。居民乃於元宵節以各式陣頭恭請「關聖帝君」及眾神出巡,沿途大放煙火炮竹,助其聲威以驅逐邪疫,瘟疫竟因此絕跡。當地人相沿此習,演變成深具特色的鹽水蜂炮盛會。
鹽水人相信炮竹可以驅邪逐祟,所以一年比一年擴大舉行,因「關聖帝君」是商賈祭拜的財神之一,一般人認為蜂炮放得愈多,來年就會賺得愈多,因此商家都願熱烈參與施放。觀賞蜂炮必須全副武裝做好準備,才能避免傷害。當置身槍林彈雨般的蜂炮陣中,火光炮聲四射下,體驗舉世間最具震撼性的民俗慶典。



2. 古蹟之旅
赤崁樓
赤崁樓是荷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據說是為了紀念荷蘭獨立時期的七省聯盟才取名為此。遺址就是現今的赤崁樓一地。荷人當初為了怕抗稅事件再度爆發在此地興建的行政中心。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這座城樓叫做紅毛樓。



安平古堡
1623年,荷蘭人在安平建立一座簡單的砦城,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天啟4年,荷人從澎湖撤退來台灣,在原來的舊城址上,重新興建規模宏大的城堡「奧倫治城」,又稱為「熱蘭遮城」或「台灣城」。當時,這座城堡是荷蘭人統治台灣全島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
1662年,鄭成功驅走荷蘭人,3代駐居此城,籌策反清復明大業,故又叫「王城」。入清後,政治重心移至府城內,城堡重要性日減,而牆垣也多傾圯失修。據說,當時居民修築房舍、清廷築「億載金城」,都來此掘取城垣的磚石為材料。
日治時,將城垣剷平,改建紅磚平台與日式海關宿舍,荷蘭時的城堡建築幾乎全毀於一旦;後經屢次修建,成為今天的紀念館。光復後,改名「安平古堡」,目前僅存幾段斷垣殘壁,供人發思古之幽情。



孔廟
台南孔廟是全國最早的文廟,建於1665年,是目前台灣歷史最悠久,建築群最壯觀的孔廟,莊嚴宏偉,格局完整,列屬國家一級古蹟,更是是台灣第一次舉行祭孔典禮的地方。雖然各地的孔廟每年亦有舉行祭孔典禮,但卻比不上台南孔廟祭典的歷史意義。台南孔廟目前還大致保持「左學右廟」的傳統規模,左學是以明倫堂為主的建築群,右廟則以大成殿為中心。台南孔廟有320多年的歷史,雖然經過多次的毀損,但是對於文物保存的完整性,可說是全台首屈一指的,於74年起又開始進行全面整修,歷經4年完成,即是現今的孔廟。



林默娘公園

林默娘公園地二公頃,於2004年四月開放。公園內主要的雕塑,由奇美文化基金會捐建,蔡宜璋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高十六公尺,加上基座高四公尺,儼然已成為安平新地標。本公園與占地近八公頃即將建設完成的港濱歷史公園連成一氣,在安平港濱形成一條水岸綠帶,不僅成為台南市民平時休閒的熱門最佳去處,更吸引許多觀光到此一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