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菸草的起源

菸草原產於美洲,台灣開始栽培在荷蘭據台時已開始,劉銘傳主台時更從呂宋輸入良種,因獎勵種植而日漸發達。日人據台後於1905年實施菸酒專賣制, 西元1936年由於日人戰爭需要,開始大規模種植菸草,實施「工業日本、農業台灣」政策將菸葉引進台灣種植,美濃在「菸草耕作地方委託試驗」時被安排接受「試種」,一、二年後,在1938年開始正式菸作。

而美濃菸草是在民國 28 年由當時的美濃街長即現今鎮長林恩貴先生由屏東引入美濃種植,當時台灣總督府對菸草專賣種作的規定是:

一、有關煙草的種植與專賣事業,由專賣局辦理。菸草非經專賣局許可,不得種植、輸出、輸入或移入。

二、凡欲種植菸草之種戶,應於種植前填具說明書,向專賣局申請登記。

三、種戶所收穫之菸草應送繳專賣局收購。

四、種植菸草區域,由專賣局視土質氣候及需要情況核定。

五、專賣局得檢查菸草苗床、種植地、試種地、乾燥場、儲藏場,並得為管理上必要處分。

因為美濃已經過審核評定為裁種區,加上日本殖民政府的鼓勵與價格的穩定,造成了菸葉在美濃被大量種植的原因。

美濃菸草的興衰

自從在民國28年由當時美濃的街長林恩貴先生從屏東引進菸葉,由於菸草是二季稻作之後、秋冬之際種植的作物,農人全年無休,十分辛苦,但是美濃人勤勞吃苦,鄰里互相支援,更衍生出一種交工制度,成為一股種菸風氣; 早期燻煙需要大量木材,菸田需要引水灌溉,美濃地形靠月光山近美濃河水和因竹子門電廠所開鑿之獅子頭水圳,佔了地利之便;其土質水分較適合種菸草,加上氣候得宜,故成為菸草大量生產區,就開始美濃與菸葉的不解情緣。

菸草傳入美濃後,由於有公賣局保證價格的優點及勞動人手間的配合,讓菸草成了美濃鎮冬季最主要的間作植物,而台灣四大菸葉產區,即台中菸區、花蓮菸區、嘉義菸區、屏東菸區,尤其屏東菸區是台灣最大的菸葉產區,而屏東菸業產區又以美濃所佔有的面積最大,有3000多甲,若是平均起來,每幾戶就有1戶種菸,若再細分,每戶就有1分菸田,如此說來,幾乎等於家家戶戶都靠菸葉吃飯,而在民國65年,種植面積達到2235.3公頃,佔屏東菸區的百分之五十七,全台的百分之二十二,約是全省總面積的5分之1為最高峰,以戶數而言每一百戶中有二十四戶為美濃人,菸樓多達千餘座,因而博得「菸城」之美名,菸葉種植在民國66到76年間呈大致穩定狀態。

不過自民國70年開始,台灣菸葉外銷量漸漸走下坡,民國76年,政府開放洋菸進口,國產菸製品受到重大打擊,使菸葉種植受到影響,而在82年起,公賣局為減輕庫存壓力並開始準備因應加入WTO,開始裁減菸作許可面積,獎勵廢耕發給菸農適當補償金。民國九十年加入WTO後再加上菸酒公司改制民營化,菸葉不再保証收購,菸農的保障逐漸消失,據了解明年菸酒公司是否要購國產菸草至今仍未有消息,菸農們都不知該如何是好。

美濃菸草的衝擊
大致來說,美濃菸草的種植至今約有幾個較大的衝擊

民國70年代,菸葉外銷開始下滑

民國76年
1 月 7日,因應外國菸酒開放進口,依據「中美菸酒協議書」,訂頒「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辦理外國香煙、葡萄酒、啤酒進口申請作業一般規定。」

民國89年
3月28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菸酒稅法」。12月2日,「台灣菸酒」特約店開始營運。

民國90年
台灣加入WTO菸草進口使得國內的菸農毫無競爭力量。保障收購的保護傘完全喪失。

民國92年
2月菸酒公司尚未與菸農製定明年收購價格,不知明年的菸田是否存在。

美濃菸草的展望
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目前全台種植菸草面積大幅減少,於是部分菸農停種,導致許多菸樓荒廢不在使用,近期有一股菸樓再生運動,要將頹廢的菸樓重新再站立,菸樓陶藝即交工樂隊是兩個成功的例子。

另外當地的文史工作協會或社團也開始做農業轉行輔導計畫,希望在菸葉種植面積縮小的情況之下,協助菸農轉型,目前計畫以現有的環境種植薰衣草或其他香草要使菸樓變成香樓。繳菸場目前也有規劃推動成為未來的菸葉博物館所在地。

不過駭客們所採訪的林爺爺,他從十六歲開始就開始種植菸草至今已經五十餘年的歷史,他的一生可以說伴隨著菸草長大,也看著美濃的所有變化,輔導轉業對他而言似乎不是有著太大的吸引力,面對明年菸酒公司是否保障收購菸草,林爺爺倒是樂觀的說著,到時候再說吧,或許改天他也會上街頭喔。

其實菸農也知道整個環境逐漸在改變,她們抵擋不住這股風潮,但最大的不滿在於目前政府完成沒有配套措施,而菸酒公司改制,似乎也讓菸農有理說不清了,過去的歲月,似乎只是雲淡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