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炮台
砲台是防禦上的重要設施,清末以前的砲台都是中國傳統式的砲台,有的建築 |
|
|
![]() |
![]() 從炮台上方,所拍下來的炮台 |
![]() |
![]() 炮台的正門有「威震天南」的門額,1894日艦攻打狗時打掉威震兩個字,門側個有兩個囍字 |
旗後砲台是國家二級古蹟,位於旗津區旗后山。砲台的結構形狀像「目」字形,大門為中國式的八字型入口,磚牆上有磚砌的囍字,牆面有蝙蝠刻紋,厚牆內側為兵房,北區有操練場,中區為指揮區,南區兵房上方有砲座四座,主要建材為鐵、水泥及紅磚,磚牆採用「人」字砌法,中區台階有花紋,且每階磚砌方式皆不同。 旗后山扼守高雄港口(打狗港),早在清初康熙年間即設有營汛砲台鎮守,並設有大砲六尊。西元一八六三年(同治二年)打狗開港與外人通商,使得旗后砲台軍事地位更加顯得重要。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因牡丹社事件,為清朝加強台灣防務,遂有砲台之興建。旗后砲台由當時淮軍提督唐定奎與副將王福祿先後督造新砲台,並聘英國工程師設計。砲台分兩處,在旗后山上者「威震天南」,在鼓山者即為「雄鎮北門」(在西子灣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