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傘簡介
美濃紙傘的引進約在日據時代大正年間,由林阿貴、吳振興延請大陸師父前來傳授技藝,使得當時物資貧困的美濃社會帶來典雅實用的油紙傘,因應了當代的需要。
日據年間,接著開廠製傘的是古阿珍,從昭和三年﹝民國十七年﹞始,至民國五十一年,共經營了三十四年,廠址設於牛皮寮,店號為極負盛名的「廣珍昌」,及流傳於民間「古阿珍的紙傘『講真張』」。另外,宋永書於民國二十四年在下庄開設「宋益泰傘號」的紙傘工廠。日據時代由於直接從大陸原鄉聘請師傅教授,因此不僅在技術上、實用上得以解決,同時也奠定美濃油紙傘發展的基礎。
從油紙傘的引進到民國五十年左右,這四十年間,地方紙傘業最興盛時期共有十二家紙傘廠,每年生廠約二萬把以上,然而民國五十年以後,由於台灣急速發展工業,由於化學材料製作的陽傘,其輕便、便宜、耐用又易於攜帶的特性普遍地取代油紙傘的價值與銷售漸成蕭條,紙傘世界遂逐漸沒落,而僅存一家林享麟的謀生事業仍是以種植煙草和水稻為主,紙傘顧客主要則是年紀較大者或是外國人。
民國六十年,曾經有紙傘技術的林享新與林義雄接受來自加拿大一萬把紙傘 的訂單,於是林義雄結束雜貨生意,全家遷返美濃重新建廠,並將散在各方的紙傘師父請回來,再度繼續紙傘的生意。之後在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的英文漢聲雜誌上大幅報導林享麟製傘的生活,以及他製傘的過程,該期並以林享麟和他的紙傘作為封面,使得在當時傳統技藝逐漸失傳的危機中,燃起復甦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