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閣屬東南帝闕大殿,也是舊稱啟明堂,兼有往對面潭中發展的一部分,因為當時往潭畔興建兩座中國宮殿式樓閣,各自有九曲玉欄橋相通,中間圍成半月形水池,一為春閣,一為秋閣,俗稱為春秋御閣,是紀念殿內奉祀的關公大帝。
   春秋閣建在民國四十年,民國六十五年,又在兩座曲橋的中央,新建一座仿古式的長橋,向潭中延伸,約到潭寬的三分之一,建立一座三層式的亭閣,取名五里亭,有遙遠的意思,五里亭有誇張的尖燕簷,有泰國廟宇風貌,尖尖翹翹的,牽動著長長的橋面。
   傳說民國六十八年時,觀音大士顯身鸞示,要在春秋兩塔中間,塑造一座觀音騎龍聖像,東南帝闕委員會,決定興建,完成觀音願望。巨龍內階梯有一0八階,龍身作彎曲狀,龍腹浮雕十八羅漢及觀音三十二幅影像;龍身全長二十五丈七尺,龍身到觀音頭頂三丈六尺。把東南帝闕、觀世騎龍和五里亭連在一起,彩牌樓坊,畫棟雕樑,極盡美輪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