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孔子廟介紹高雄市舊有孔子廟,於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由當時知縣楊芳聲所建,至光緒年間始有規模,惟日據時期年失修,且大部分建築物被改為學校,目前只剩一座崇聖祠,保存在左營區舊城國小校區內,祠後並有碑林,崇聖祠目前為三級古蹟。新建高雄市孔子廟位於左營蓮池潭北岸,毗臨半屏山,占地六千餘平方公尺,建地一千八百餘平方公尺,自民國六十三年六月動工,至六十五年八月落成,括大成殿、大成門、東西廡、崇聖祠、櫺星門、禮門與義路坊、明倫堂與泮宮坊、泮池與拱橋等,建制完備。


  為孔子廟主體建築,仿北京故宮太和殿之建制,殿前為崇基的露台,供祭孔釋奠典禮時佾舞之用。大成殿整體結構,為重檐宮殿式,氣魄雄偉,金黃色琉璃瓦頂,飛禽走獸屋脊,代表孔子「有教無類」之精神。殿內蟠龍彩鳳藻井,莊嚴華貴,純為手繪作品。大成殿供奉孔子暨四配,十二哲木主牌位。

  位於大成殿前,遵循古制,昔時於天子謁孔廟及縣有狀元及第者至孔廟拜謁時始能開啟,平時長年闔閉,每年逢九月二十八日祭孔釋奠時開啟,典禮完成後關閉,今則於本國元首蒞臨孔子廟時啟,以示尊崇。

  
位於大成殿後,為供奉孔子先世五代祖先之專祠,亦稱聖祖殿,孔子五世祖木主牌位包括:木金父公曰肇聖王、祈父公曰裕聖王、防叔公曰詒聖王、伯夏公曰聖王、叔染公曰聖王,祭孔釋奠先祭五王以示長幼有序

  廡,堂下周屋也,東西廡為孔子廟建築物的專稱,本市孔子廟東西廡,各有十六間,覆綠色琉璃瓦頂,奉祀孔子弟子及歷代之賢明學者與儒家神牌,東廡先賢四十位,先儒三十八位,西廡先賢三十九位,先儒三十八位。

   位大成門前,「櫺星」蓋取得士之意。櫺星門與大成門都是祭孔時才開啟,禮成關閉,平時由禮門義路坊進出

  泮池是櫺星門前一個向外曲的半月形水池,俗稱月亮池,池有座拱橋。根據詩經魯頌泮水篇「樂思泮水,薄采其芹•..」的句子,所以昔日考中秀才的人就稱游泮或入泮

  孔子廟大成門平時不開啟,由禮門義路進入,啟示人要循禮、蹈義,亦暗示為學者欲達到孔子理想並無捷徑,因此具有鼓舞後進自立自強之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