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以竹子製做,被稱為<地雷>的古早童玩,是中國童玩中製作難度較高的一種,把玩製作地雷近六十年的嘉義市民吳三桂,最近將這種古早童玩改良,變成可以發出高低兩種不同的聲響。他希望配合學校鄉土教育,讓這種古早童玩,能挑逗每個人的赤子之心。
<地雷>,這種古早的童玩,相信不少四五十歲以上的民眾都看過或是玩過。也許也有人親手做過。以竹管做成的地雷,是先以木片將竹管的兩端封住,再以一根竹籤穿過,並在竹管上刻出一個小孔。以細繩子打在地上時,會有如陀螺一般在地上高速旋轉,同時發出嗡嗡高亢清脆的聲響。
住在嘉義市的六十七歲民眾吳三桂,是目前國內少數還在製做<地雷>這種古早童玩的民俗玩家。吳三桂說,做地雷講究平衡,愈大的地雷愈難做。他曾做直徑二十多公分大地雷。最近則是將原本單音的地雷改良。以大小不同直徑的竹管結合在一起,做成了像樂器一樣,配合轉速高低,發出兩種不同聲響的新地雷。
本身不識字的吳三桂,本業是木工,做童玩一直是他的興趣。他希望能將這項童玩製作技藝傳給新一代的孩子,因此,也經常到各國小甚至大專院校社團,配合鄉土教育進行教學。
吳三桂說,自已做童玩自已打,其間隱藏著極大的童趣,看著地雷在地上轉動,輕快的跳躍鳴叫,真的會挑逗每一個人的赤子之心。
簡介
竹蜻蜓是常見的兒童玩具,一根竹筷子再加上特別削好的竹片,就成為一個很好玩的童玩。創意竹蜻蜓是根據傳統竹蜻蜓童玩改良設計的兒童創意活動,材料不採用竹片,而是一般常見的塑膠泡棉和塑膠尺,只要根據竹蜻蜓的原理就可以製作出更有趣的玩具。
竹蜻蜓的葉片就像是飛機的機翼,當飛機向前飛時,機翼前端的空氣即分成上下兩路,上路沿上表面經過,下路沿下表面經過,到機翼的後端兩路再度會和。由於上路的路程較長,而兩路空氣所用的時間一樣多,因此上路的空氣流速比下路的大。根據白努利原理知機翼下的壓力大於機翼上的壓力,機翼所受的淨力即形成升力。
如何製作
|
先準備材料 |
在木棒中間穿個小洞 |
把雙翼磨平(紅色部位而已,反面是下面的) |
用白膠把棒子跟木棒黏好 |
把上面多出來的木棒割掉 |
嘿~完成嚕!也可以像這隻一樣,做可愛造行唷! |
(圖片摘至http://www.faes.ty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