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蹴踘,就是我國古代一種著名的珠戲,在漢朝的時候已經很風行了,據說這也是由黃帝發明的。古時候的蹴踘就相當於今天的足球運動。「事物原始」認為踢毽子就是從蹴踘演變而來,這也是值得懷疑的地方。但可確信的是,踢毽子的許多招式確實和蹴踘有很密切的關係。
毽子的花式主要是由男人發明的。一般女性踢毽子並不注重技巧,但她們講求的卻是姿態的優美,踢時要頭不動,肩不晃,背不弓,雙臂伸屈自然優美,這也是不簡單的。當然,真正講究的毽子高手必須同時注意到花式與儀態。
毽子專家曾經說過,踢毽子有三個條件:一要步法要敏捷,二要身體要穩定,三要姿態要優美。有了這三種條件以後,才能談到花式。
知道毽子怎麼玩嗎?它可是我們老祖宗一代一代發展出來,屬於我們的足上運動!毽子的外型可以粗略分成塑膠毽子與羽毛毽子兩種,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種形式的毽子,在這裡可能說也說不完吧∼主要的原因是以前的孩子(甚至是現在的孩子)都習慣自己做毽子,大家想到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所以你有可能看到很多種外型不太一樣,但用途都只有一種-用來踢。關於毽子的做法有很多種,在此也提供了兩種從我爸那裡聽來的方法,以供參考。
花樣
我們通常都用腳的內側來踢毽子,這是最基本的踢法。學會最基本的東西之後,就可以來試試我們老祖宗發明出來的各種「花樣」。
一般說來,踢毽子的樣可以分成「小武」和「大武」兩大類。也就是我國北方俗稱的文科與武科。「小武」是基本踢法,利用一腳支持體重,另外一腳用來踢毽。它的基本花式有踢、拐、膝、提、豆、蹬六種,可以演變成五十幾種花樣。「小武」的運動量小,變化不大,比較適合女性和幼童。「大武」的花樣就複雜得多,它可以兩腳跳離地,而用其中一腳踢毽,它的基本方式如勾、跳、蹺、跪、踩、蹦、剪、扣、彎九種,也有五十多種涳變的花樣。「小武」和「大武」混合以後,踢毽的花招就更難以計數了。
一起玩毽子
毽子大部分的玩法都需要多人來進行,孩子們在遊戲的同時也享受著和同儕「比賽」的樂趣。現在就來介紹一種最簡單的玩法:
遊戲人數沒有限定,不過也不要太多。先決定踢毽子的順序。然後第一個人開始,由他決定毽子的招式,之後的人必須遵守,以他的招式來踢毽子,踢的次數也不能比他少,否則就算輸了一次。這樣一輪下來,輸的人必須再接受一次「挑戰」:剛剛的第一個人必須用手擲出毽子,而輸的人必須踢到毽子,不論用什麼方式。也許輸的人不只一個,不過如果沒通過這次的「挑戰」,就算是真的輸了。遊戲再度從最後的輸家開始,一輪一輪地玩下去。事實上,毽子還有很多種方法,也許你會發現這和你所知道的規則不同,這是我國小時玩的方法,現在就提供給大家嚕!!
自己動手做
做法(一)
準備材料:銅板一枚、塑膠袋(或是一小塊布)、橡皮筋(或是繩子)。
做法:
1.將您準備的塑膠袋(布)折成和銅板等寬長條狀。
2.將銅板置於長條的中心,並把銅板包住。
3.用橡皮筋(繩子)將長條狀的塑膠袋(布)固定即可。
做法(二)
準備材料:酒瓶蓋(像是米酒瓶的蓋子)、吸管一支、羽毛。
使用工具: 剪刀。
做法:
1.將吸管一端剪開,如圖。
2.把吸管固定在酒瓶蓋上,再把瓶蓋周邊往中心壓下。
3.將羽毛插在吸管裡即可
毽子歌
小雞毛,真美麗,紮個毽子大家踼。
左腳踼,右腳踼,踼個花樣比一比。
一會高,一會低,像只小鳥飛呀飛 。
你踼八十七,我踼一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