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鈴

歷史

  扯鈴是我國的民俗技藝,也是相傳已久的童玩之一。以往我國雜耍表演中,有耍、變、練,三大技藝;耍是耍罈子,變是變戲法,練就是練扯鈴。可見扯鈴在我國的民俗技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朝市叢載上說:「抖空竹,逢廟集,以繩抖響,拋起數丈之高,仍以繩承接,演習各種身段。」又明朝萬歷年間劉侗和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紀卷二上記載著一些風土民俗。曾有這樣的一首歌謠:「楊柳兒沽,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發芽兒,打拔兒。」有人說:「放空鐘」就是今日所謂的扯鈴。

  在商務的體育大辭典,漢聲的中國童玩,教育廳的中華兒童百科全書中無不這樣認為。但在商務的辭源及三民的大辭典上的解釋,「扯鈴」與「空鐘」還是有不同的,辭源說:「扯鈴,玩具,形製略似兩空鐘相聯,以繩貫兩木杆絡其中部。在空中旋轉成聲,亦有只用一端者,較空鐘為後起,以空鐘有地龍之名,俗亦稱此為天龍。」

  大概是由於它們的質料相同,玩法亦大同小異,同時形製大小不同亦會發出各種不同聲響,有的像鐘聲,有的像蟬嗚,有的像鴿鈴.有的像古箏,所以後人有稱它「抖牛」、「空鐘」、「空箏」、「空竹」、「響鈴」、「抖嗡」各種名稱混而為一了。

  據說最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在全國各地流行了 。但是一直到明朝的時候,才有描述扯鈴的文獻出現。

  明朝萬曆年間,劉侗和于奕正共同撰寫的【帝京景物略】中 ,提到扯鈴的一篇文章 「楊柳兒枯,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 楊柳兒發芽兒,打鈸兒。」

  有人說:「放空鐘」就是今日所謂的扯鈴。在商務的體育大辭典,漢聲的中國童玩, 教育廳的中華兒童百科全書中無不這樣認為。但在商務的辭源及三民的大辭典上的解釋,「扯鈴」與「空鐘」還是有不同的,辭源說:「扯鈴,玩具,形製略似兩空鐘相聯,以繩貫兩木杆絡其中部。 在空中旋轉成聲,亦有只用一端者,較空鐘為後起,以空鐘有地龍之名,俗亦稱此為天龍。」

  由於花式繁多,趣味無窮,不但可以鍛鍊筋骨,增進呼吸,促進血 液循環,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成人們的健康身心,都有很大的幫助。

  這種遊戲隨著玩法的不同或技術的進步,在名稱上有所改變。朝市叢載上說:「抖空竹,逢廟集,以繩抖響,拋起數丈之高, 仍以繩承接,演習各種身段。」又明朝萬歷年間劉侗和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紀卷二上記載著一些風土民俗。

  以前在中國大陸,玩扯鈴是很風行的民俗運動,他用兩根細棍兒,拴上一條合股的細綿線,將棉線兜住扯,用雙手上下交互抖動細棍兒身體配合扯鈴的轉動方向移動,使扯鈴由緩慢而急速的旋轉起來,使空氣產生振盪,發出了高低不同的嗡嗡聲。
扯鈴不但風行中國,更流傳於世界各地。十八世紀時,扯鈴傳入英國,頓時使英國人迷上這個神奇的小玩意兒,他們稱它「兩根棍子上的精靈」。

  扯鈴在過去中國大陸上是很風行的民俗運動,以後更流傳於世界各地。日本武俠小說「宮本武藏」中, 就有一段這麼寫著:「一個陀螺,發出嗡聲,飛上五月的晴空。飛上天後,消失於晴朗的天空,看不見了,只剩嗡聲,不久又落下。陀螺一如活動,停在大步走在沿鴨江街道上的主人肩上,仍旋轉著。停止旋轉後,傾斜於肩,並不落……」這個會飛上天空,會發出聲音的陀螺,大概就是中國傳入日本的扯鈴了。

  十八世紀時,扯鈴入英國,頓時英國人迷上這個神奇的小玩意兒,他們稱之為「兩根棍子上的精靈」。後來傳到法國,法國人將扯鈴改用璃瓷土製成,於大庭廣眾中公開表演。前些年前台灣有一位陳金銘老先生即曾以一手「巧抖空竹」隨李棠華特技團到國外表演,享譽國際。

簡介

   扯鈴是中國北方農閒期間最盛行的一項民俗運動, 它的花樣繁多,名稱也因地而異.如今我們通稱為"扯鈴"。 扯動時扯鈴在兩端繫著棍子的棉線上加速轉動,並且由於空氣的流轉而發出嗡嗡的聲音.經驗豐富的表演者,不但能展現更多美妙的動作,如纏,繞,拋,迴旋,甩,翻轉及接等, 甚至能溶入舞蹈動作,使人目不暇給,精彩萬分。當然,這是要經過苦練,.而扯鈴到底要怎麼練呢?其實,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熟練,扯鈴無秘訣,唯有練習一途.從基本運鈴練起。

動作說明

(一)運鈴:
(1)準備姿勢:立姿丁字步,將鈴於在兩腳中央前方地上,兩手持鈴棍將鈴繩托在鈴軸之中央下方,使鈴繩為V字型,左右手鈴棍交換而繩成交叉左手鈴繩在外,右手鈴繩在內。
(2)分解動作:
右手棍提,高使鈴轉向左手棍,並順鈴轉動之勢將鈴提起懸於身前,然後左右手上下扯動鈴繩,使鈴能在繩上平衡轉動,而又不偏不斜,右手棍扯高時須用力,右手於低時,左手應順著右手力量之勢將鈴棍提高,但左手提高時不可用力,初學扯鈴者,無法使其平衡,因為鈴頭隨時都會轉移方向,練習者之身體應隨時保持正面對準鈴頭,若鈴頭轉動方向,人之身體亦應隨著鈴頭轉動。運之目的使鈴轉動之力量加大以達到既快又響,才可以練習初級技巧。

初級技巧

(1)準備姿勢:同前(運鈴)
〈2)分解動作:
  運鈴轉速達到適當之速度時,身體右轉,鈴繩已成V型,以兩手腕力上挑鈴繩之彈力將鈴彈起,高度以不超過胸部為宜,在鈴開始下落時以右手鈴棍接鈴軸,左手棍亦立即高舉,使鈴在右手棍轉動,這時應以腕力控制鈴棍,但鈴在棍上不致前後擺動,三四秒後鈴在棍上之旋轉減弱時,將右手棍前端稍下沉,使鈴滾落鈴繩,即身體轉回原位繼續運鈴,為下一個項目作好準備工作。

 

扯鈴的種類

若以製作材料來分,有木製、竹製與塑鋼製三種

木製扯鈴
圓盒沒有打開風孔,所以扯動後不會發出聲響, 而且便宜又耐摔,很適合初學者使用
塑鋼製扯鈴,塑鋼製聲音過於尖銳,且兩端圓盒容易鬆動,但塑鋼品耐摔,又因能夠大量生產,成本較低,價格便宜,而且較不佔用空間。

竹製扯鈴
聲音低沉悅耳,但因手工製成本高,價格昂貴,而且不耐摔,容易損毀,若以扯鈴構造來分,有單頭與雙頭兩種。

單頭鈴
顧名思義,只有一頭
(一個圓盒),類似陀螺。

雙頭鈴
由兩個圓盒組成,
中間夾著一根軸心。

 


先將線繞好,兩眼鈴盯牢, 運轉順熟練,高低靠腕挑,
用力要均勻,身步要美妙, 雙手能控鈴,方可學技巧,
轉速配動作,快慢都重要, 腰腿勤鍛鍊,功夫自然高,
若學雙人藝,多練出手拋, 單鈴不難扯,三環纏鈴腰,
身體隨鈴轉,平衡單鈴腰, 天下無難事,熟中套絕招。

花式

基本花式
金雞上架、螞蟻上樹、平沙落雁、金蟬脫殼、大鵬展翅、直上青雲

高度花式
左右日月、仰觀星月、紡棉花、金龍繞玉柱、二仙傳道、連貫動作、雲霄飛車、金雞上空、金雞旋繞、一道彩虹、二棍架輪、挑雞蛋、火車過山洞、跳動音符、雙膝跳、快馬加鞭、彈蜘蛛、海豚跳躍、獅子滾繡球、金雞看天、姜太公釣魚、烏龍釣魚、雙肩跳

(圖片摘至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28100235/hom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