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仔標

歷史

  中國童玩的紙牌「尪仔標」,說起來只有幾十年的歷史。雖然如此,我們卻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馬吊牌、酒牌和清朝默和牌一類的「葉子戲」。

  當清初開始流行骨製麻將後,葉子樹開始 漸漸消失了,進而演變成後來的香煙畫片和流行於低階層的四色牌,還有兒童喜愛的尪仔標了。

  收集尪仔標的樂趣和收集香煙盒或泡泡糖的畫片是一樣的。它們同樣是兒童最關切的人物,而且往往都是成套的。

  今天若有人能收集這二、三十年來的尪仔標,按年代、圖案加以分類,不只是琳琅滿目,也足以從這兒童遊樂上看出不同年代的風格合成人世界與孩童世界的連貫性,是極有趣的一件事。

玩法

  尪仔標,是要先放十張在桌上,兩人各挑五張尪仔標,然後用大拇指來彈尪仔標,進行一對一的攻防戰,看誰的牌被對方蓋到,那一回合就敗了,以數回合之內勝多少為勝負。尪仔標除了這種玩法之外,其他還有很多種玩法。

 

尪仔標,先放十張在桌上,兩人各挑五張,然後用大拇指來彈牌,進行一對一的攻防,誰的牌被對方蓋到,那一回合就敗了,以數回合之內勝多少為勝負
其他還有很多種玩法。
「尪仔標」一張張小小圓圓、直徑只有幾公分的紙牌,但卻在四十、五十年代帶給了許多孩子們歡樂!
尪仔標的周圍有小而圓滑的鋸齒狀,正面印有各種圖案(通常是當時轟動的一些電視內容,有卡通、漫畫、布袋戲、電視劇角色等)。此外,還有一個特色,在正面圖案的四個對角分別還印有「撲克牌花色」、「十二生肖」、「剪刀石頭布」及「象棋棋子」的圖案或字樣。
關於一般紙牌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最被認同的說法是最早出現在中國。之所以會說起源於中國的原因,指的就是中國古代發明的葉子戲。唐人蘇鶚的《同昌公主傳》,?有:「韋氏諸宗,好為葉子戲」的記載。發明葉子戲的傳說是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張遂,原來只是宮廷玩耍之一,而且紙牌只有樹葉那樣大小,故稱葉子戲;後來傳入民間,很快流傳開來。隨著時空演變,又發展出各種不同的紙牌種類與玩法,「尪仔標」就是其一,它可是往昔台灣兒童們最喜愛的一種童玩喔!

 

外型

  尪仔標是一張小小圓圓、直徑只有幾公分的紙牌。它的周圍有小而圓滑的鋸齒狀,上面有著各種圖案(有卡通、布袋戲…等圖案)。它還有另一個特色,那就是正面四個對角都分別是「撲克牌花色」、「十二生肖」、「剪刀石頭布」及「象棋棋子」的圖案或字樣。

 

遊戲過程

  尪仔標的玩法有許多種,例如:掀牌、打尪仔標、拍尪仔標或用尪仔標上的生肖、撲克牌花色,象棋棋子等記號。

   打尪仔標的方法細分又有好幾種,一是個人出相同數目的尪仔標,將全部都正面朝下,猜拳分先後,然後再輪流將整疊尪仔標用力的往地下打。因為反作用力,尪仔標就會彈起四散開來,凡是被彈成四面朝上的,都歸打者所有。

 

玩法

掀牌:首先由一人做莊,將牌洗過後分成數疊,然後再由一個人挑一疊下注,下注的籌碼可用一張或二張尪仔標。最後打開時,比號碼的大小定勝負。贏者可得到所有下注的尪仔標。

搧尪仔標:共有兩種玩法

(一)以猜拳決定先後次序,然後每個人出相同數目的尪仔標。把尪仔標正面朝下疊成厚厚的一疊。然後輪流將整疊尪仔標往下搧,這時牌會彈起並散開。凡是被彈起正面朝上的,就歸打者所有;仍然正面朝下的,則留給下一個人搧,直到整疊打完為止。

(二)首先將每人所出的尪仔標集中成一疊放在地上。接著,每人輪流用一張尪仔標往這一疊的腰部打下去。所散落的單張歸打者所有,而其餘的再重新疊好,輪到下一個人打,直到打完為止。

拍尪仔標:首先,用自己的牌往對方的牌附近打下去。若把對方的牌打開、打翻、或是自己的牌掉入對方的牌底下,便算贏了。

 

詞曲:尪仔標的世界--林暐哲

詞文如下:
我做囝仔的時陣不知啥米叫做無伴
功課那咧寫外口都那咧喚(喂出來喔搧尪仔標喔)
彼個死囝仔阿文尚大聲每拜害我去給阮母仔罵
不過愈罵心肝煞愈癢功課連一半著寫沒了
尪仔標沙咧著沒看耶影攏無驚到時陣會吃兩頓打
暗頓吃媽媽早頓老師請
反正手也未膨泡尪仔標一定愛搧贏
義美耶鐵餅盒仔裡底圓圓仔尪仔標一桶一桶
有新有舊有贏來有買來攏總馬有歸囉百張
我沒別項會賽搧尪仔標尚厲害
我沒別項會賽尪仔標是我的世界
尪仔標給媽媽燒了了我開始了解什麼叫做無情
尪仔標咧著火我心內的火咧著(唉查某人心肝真雄)
阿文帶頭耶那陣猴囝仔自那拜著未曾來招我去遊玩
害我讀冊愈讀愈無心情功課歸去煞攏沒寫
鉛筆舉咧嘴耶黑白咬對人生我開始感覺無聊
三頓照常吃打罵攏不驚
等我後拜大漢尪仔標一定愛賺飽飽
銀行耶屜仔內底四四角角耶尪仔標一塔一塔
有新有舊大筆小筆一天嘛有歸囉百萬
我沒別項會賽數尪仔標尚厲害
我沒別項會賽我活在尪仔標的世界
我活在尪仔標的世界
尪仔標是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