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十六世紀,身為全日本武家的龍頭-征夷大將軍一職的
足利家,由於內部家臣間的惡鬥爭權,導致將軍家的威嚴力盡失。不再畏懼將軍約束的各地諸侯,此時宛如破柵猛虎般,或為領土,或為世仇,相互爭戰侵攻鄰近,烽火不絕。人民流離,田地荒蕪,自然不在話下,連全日本至高無上的天皇,也因諸侯征戰的自顧不暇,而失 去了各地的進貢,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悲慘日子。 因此,身為諸侯之一的織田信長,以其顛覆傳統價值觀的思路風格,積極勵精圖治,希望能培養出足夠上京勤皇的實力,實現天下布武,以武力統一全日本,敉平各地的亂源,讓百姓回到安居樂業日子的願望。 然而,除了信長以外,其他實力雄厚的諸侯,又何嘗不是抱著相同願望?熟讀孫子兵法,用兵如神的武田信玄,信奉毘沙門天的當代戰神上杉謙信,擁有全日本最雄厚兵力的今川義元,一心將全日本建立成佛之聖土的一向宗宗主本願寺顯如,盤踞小田原名城的關東之雄北條氏康與經營小京都一乘谷的朝倉義景,老奸巨滑以謀奪主上家業起家的齋藤道三與三好長慶,青年才俊則有眾望所歸扶持登基的翩翩少主淺井長政與日後開創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康,上有意圖重振先祖榮耀的征夷大將軍足利義輝,下有學有專精割據一方的伊賀忍眾、雜賀槍隊等群雄,共同為了平定亂世的目的而努力。 |
厭離穢土,欣迎淨土-德川家康(1542- ![]() |
小名竹千代,本名松平元信,後改名元康。松平家原為三河國主,父親廣忠時代被迫向今川家稱臣,因此家康自幼就是以人質的身份在駿河成長。
桶狹間之役今川軍大敗,家康趁機回歸根據地三河獨立。由於原名的「元」字是繼承今川義元而來,為了與今川家劃清關係,也為了昭告國人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因此奏請朝庭改姓德川,名家康。 由於家康小時候曾被織田家俘虜,與當時尚未繼承家業的織田信長交好。因此織田崛起後,德川織田兩家結盟互為犄角。其中第一場合作戰役是1570年與淺井長政、朝倉義景聯軍對決的姊川會戰。該役織田勢節節敗退,幸賴德川軍奮戰才逆轉戰局。 之後武田信玄向西侵略,改成德川向織田求援,卻因信長當時八方興戰而無力派遣大量援軍應戰。而武田信玄的目標就原本放在織田身上,對閉守濱松城不出的德川軍不理不睬,逕自引軍繼續西行。家康認為被信玄瞧不起,大怒出城追擊,卻於三方原遭遇伏兵大敗﹙三方原會戰﹚,僅僥倖逃歸一命。最後還是靠著信玄病逝軍中,才解除亡國危機。 其後的長篠會戰德川再次向織田求援。此次織田以三千火槍隊主導戰局,大破武田騎兵。1582年與織田聯手滅亡武田家,得駿河一國。 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崛起,家康於尾張小牧山擊退豐臣軍取得平等談判的地位,後降於豐臣麾下成為五大老(五位重臣)之一。秀吉死後與石田三成展開關原會戰,勝利後受封征夷大將軍,德川幕府開始。 1615年,豐臣秀吉子豐臣秀賴為重登關白一職而於大阪起兵(大阪冬之陣),家康逼和秀賴後趁機填平大阪城護城河;1616年秀賴重新起兵(大阪夏之陣),仍不敵家康,豐臣氏亡。
|
七轉八倒,四十年內,無自無他,四大 ![]() |
朝倉家原為越前國的土豪,在應仁之亂時,朝倉敏景自恃為戰事的決定關鍵而左右逢源,自此搖身一變成為幕府指派的越後國主。
朝倉家原與一心拓展佛國領土的一向宗不和,但於義景時代時與一向宗和談, 成為比叡山延曆寺的「大檀越(重要金主)」,自此朝倉家與一向宗關係密切。 永祿大逆足利義輝遭刺殺身亡後,義景庇護流亡越前的將軍御弟足利義昭。但義昭因看出義景並無助其復國的打算而出奔至織田家。 織田信長擁護新將軍足利義昭進京後,義景由於拒絕上京稱臣進貢而遭織田攻擊。1570年,朝倉義景與淺井長政組成聯軍於近江姊川與織田、德川聯軍進行會戰(姊川會戰),但不幸大敗而歸,國力遭受致命性的打擊。 未久,織田軍進入越前,由於心腹部屬接連叛逃,義景無力抵抗,連戰皆敗。最後義景放火燒燬父祖苦心經營的居城「小京都」一乘谷城後,自殺身亡。
|
以血建立神聖佛土─本願寺顯如 ![]() |
日本佛教一向宗第十一代法主。一向宗自1488年開始,便以發動暴動的手段爭取領土與武士階級抗衡, 希望能將日本改造成以佛為主的佛教國家。自1500年代左右,甚至將加賀一國的武士勢力完全逐出,成為「以佛治國」的政治實體。
,向信徒鼓吹「為佛而戰可上天堂」的思想,發出「打倒信長」的一向宗徒暴動命令﹙一向一揆﹚。 1576年,在加賀、長島的暴動被信長敉平後,顯如的大本營-攝津石山本願寺遭到信長大軍的圍剿。 顯如向臨近的雜賀求援協防,自此統率五萬大軍展開了為期四年之久的石山守城戰。 1580年,由於糧食告罄,顯如接受信長提出的「離開石山本願寺」和談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