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遇外界之各種障礙時,有保護身體之作用 對於打撲、壓迫、磨擦之際,由於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等具有強韌與彈性,可獲得一定程度的忍耐性,而真皮的彈性纖維,結締纖維及皮下脂肪會立即作彈力的保護對於外傷有確實的保護作用。 |
2. | 對化學的物質具有抵抗力 對一定濃度的酸、鹼、有機溶劑具不溶性,若這些物質粘附於皮膚時,皮膚會將他中和。 |
3. | 對細菌的侵入有抵抗力 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汗腺分泌的肝液、在皮膚的表面形成弱酸性(PH4.5~6.5)的保護膜,稱為「皮脂膜」,可抑制細菌在皮膚表面發育,一般細菌對鹽基(鹼)有相當的托抗力,而對酸的抵抗力就弱了。 |
4. | 對光線有保護身體之作用 受到紫外線照射時,麥拉淋黑色素吸收紫外線,來防此紫外線對皮膚內部的影響。 |
皮膚的知覺相當發達,在一平方吋的皮膚中,可以接出七十二呎長的神經纖維來。它分有觸覺、熱覺、痛覺、冷覺、壓覺五種,皮膚具有許多專屬的神纖維與感受刺激之神經末稍,令佈於皮膚的上層或深層,它可知覺外來的各種刺激。其中皮膚的癢感、屬於輕微的痛覺;由於輕微,所以人不感覺痛,而定義。 |
人體的熱量約有80%經皮膚散出,這是由皮膚內的血液調理,視身體的需要來發散熱量,以調節體溫。如外界的溫度下降時,皮膚具有防止體內熱量發散的作用,當身體受寒風吹襲時,皮膚即起雞皮疙瘩,真皮內的毛細血管也跟著收縮起來,而且血液的流動減慢。當外界溫度較高時,毛細血管隨即擴張、血液流動加速,當散發速度太慢時,皮膚即起發汗作用,使體熱發散出來,發散後體溫逐漸下降。在酷熱的夏天裡,身體稍一活動就汗流夾背,令人苦惱不已,但若氣溫相當,而身體都不出汗也是不正常的。當然身體及心理異常而使自律神亢奮時,也有冒汗的現象,皮膚屬不良導體,所以身體的氣溫不易受外界氣溫的影響。皮下組織的脂肪層可防止體溫的散發,例如肥胖者在冬天不怕冷氣就是此緣故。 |
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在皮膚表面上混合變成乳化狀,形成一層弱酸性的弱酸性的薄膜,稱「皮脂膜」,具有潤滑作用,可防止皮膚乾燥,也具有抑菌性。經洗臉後若皮脂量減少或完全洗淨皮脂膜,便立刻補給油分、水分,約經3-4小時即可恢復到原來的飽和狀態。 青春期是荷爾蒙分泌旺盛的時期,男性荷爾蒙具有促進皮脂腺機能之作用,而女性荷爾蒙則有抑制之作用,過了青春期後,皮脂的分泌便涿漸減少,同時皮脂的分泌也受氣溫,以及飲食的影響而改變,如多食脂肪,磯水化合物之類的食會皮脂的分泌增加。皮膚上的皮脂膜有一定的酸度來保護皮膚,但皮膚表面滲進異物(化學品)時,會左右並改變皮膚原來的PH值,經過一段時間後,皮膚又可以恢復原來的PH值,所以說皮膚有保持原來PH值的能力。 什麼叫PH值呢?把溶液中所含的酸性強弱程度,將之分級15
,就是PH值,PH值後0~14,分15級,以7為中心點,7是中性,不屬酸性,也不屬鹼性,PH值小於7是酸性,數值愈小,酸性愈強,PH值大於7是鹼性,數值憊大,鹼性愈強,健康的皮膚是PH值5
~6.5。 |
皮膚與人體的呼吸系統一樣,只有吸收氧氣而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但相較於後者,其占的比例非常小。 |
皮膚本來的使命最重要的保護身體,不受外界的刺激及傷害,因此基於這種因素,並不積極的吸收,而是有條件的吸收。如水放在皮膚上它是不被吸收,因皮膚角質的表面被皮脂膜覆蓋,水份很難被吸收,如果水呈氣體狀,則可增加其滲透性,這就是美膚所常應用的方法。油脂因種類的不同,有的被吸收,有的不被吸收,例如動物性油脂最易被吸收,次為植物油性油脂,而礦物性油脂最難被吸收。液體狀油的又較固體狀的脂易被吸收,例如羊毛脂吸收較快,而凡士林吸收則慢,由此可知物質本身的性質為最大的影響因素,但利用按摩,壓迫等之操作亦能促進皮膚對油脂的吸收作用。近年來由於化妝品內使用「界面活性劑」,使得物質更能讓皮膚容易吸收。總之,皮膚的吸收條件是物質要經過乳化的過程,經進入皮脂膜→毛孔→毛囊,才能讓皮膚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