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的領域中,才華洋溢、創意非凡是藝術家擁有的特質,不落人後的吳季軒老師,在純樸踏實的外表下,也擁有著不平凡的藝術氣息,讓自己在「鋼雕」及「油畫」這兩方面寫下了不同的藝術人生。以下就吳老師在鋼雕及油畫的藝術方面加以分析說明:
一、鋼雕
(一)意義
以鋼雕聞名的劉丁讚老師曾說:「從字面上的解釋,鋼雕指的是以鋼鐵作為創作媒材,透過火悍、焊接、敲打、彎曲等繁複的造型技法,將原本生冷呆板的鋼鐵雕塑成具有藝術感的作品。」這就是鋼雕的基本意義。而吳季軒老師是以環保為素材加以創新改變,當堅硬無比的鋼鐵材質與再生再利用的環保相結合,老師將其鋼雕作品賦予新生的意義。
(二)基本作法
依製作過程的程序不同,將其分為「分解」、「拼湊」、「組合」三種基本技法。
(三)分解
製作一件作品不一定要用金錢購得,有時只要動一下腦筋集思廣益,利用一些廢棄物,也能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例如:想做出一名武士,只要搜集一些可利用的廢棄物,如:湯匙的握把、叉子……等物品,將它們加以分解和切割,破壞原有物質的性質,製造出新生的分子,像這樣利用破壞和切割過程,並改變原本性質的塑造手法,稱之「分解」。
(四)拼湊
成品完成初期幾乎是利用零散的材料加以拼湊才能結合出作品,過程既艱辛又複雜,必須鍥而不捨地重複同樣的動作,運用不同的材料,歷經挫折才能完成最終的作品。例如:武士這件作品,我們首先要蒐集武士的相關圖片進行篩選,接著在腦海裡構想出自己對武士的圖形並繪圖出來,緊接著尋找可利用的材料及新生的原料加以結合,最後利用鋼雕器具拼湊組織,一點一滴,從無到有完成這項最品的雛形。像這樣利用廢棄物分解出來新生的材料加以組合,讓每個零件重新賦予新的使命,如此塑造手法,稱之「拼湊」。
(五)組合
將以上「原件分解」和「新件拼湊」兩點加以重整結合,只要再花一些時間作美編的修改動作,便能完成一名栩栩如生的武士作品。像這種破壞原本主體的形狀,將破壞後的物件與其他物件拼湊後的成品,這種塑造手法稱作「組合」。
|
 |
|
|
創意巧思、栩栩如生的英勇武士 |
|
二、油畫
(一)意義
「油畫」一詞,顧名思義,它是以油份為媒劑,將顏料與油份混合,而後轉置於基底材料上的繪畫表現方式,當油份揮發或硬化後,顏料便附著於基底材料上,而達到意念傳達的目的。
(二)基本技法
依作畫程序的不同,將其基本技法分為 「直接畫法」與 「間接畫法」兩種。
(三)直接畫法
直接畫法,又稱為「單層畫法」。顧名思義,即直接將所預期的顏色轉置於基底材料上的手法,事前不準備畫稿,也不打底,先在調色板上調出所需的顏色,然後直接將繪畫題材轉繪於基底材料上。此法並非一次完成,而是在顏料未乾之前繼續作畫,以至完成。由於這種技法既不打底,也不疊色,一般的作畫速度都很快。作書時,必須掌握瞬間的感情,迅速表達出自已的意念,展現自由。活潑、奔放的畫面效果,以及豐富而生動的色彩語言。
一般風景畫家多採用此種技法寫生,以捕捉瞬間的自然變化。如英國畫家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 1776-1837),便以此法創造出一幅幅自然秀麗的風景畫,印象派及印象派之後的畫家,大都以此種技法作畫,使得直接畫法更為普遍。
|
 |
|
|
手法細緻、寫實生動的直接畫法 |
|
(四)間接畫法
間接畫法(Lay-in)又稱為「多層畫法」,這是與直接畫法相對的技法。一般程序是先在基底材料描上精確的素描稿,再敷上一層或一層以上的單色顏料,或直接以單色畫出整體的明暗調子,待顏料全乾後,再利用重疊法一層層加色,作出預期的色彩,以至作品完成。
由於作畫時間長,手續繁多,作者可慢慢構思。並修改作品色彩或錯誤之處,因此,完成的作品往往與當初的構想頗有出入。
間接畫法屬於正統而古典的作畫方式。古代畫家幾乎都應用此法來創作。一般大型作品也採用此法。這種畫法能同時照顧到每個角落,使整個畫面維持平均的水準,此外,由於此法能細細構思,慢慢描繪,因此。往往能展現出細緻、厚重又宏偉的畫面效果。
|
 |
|
|
波瀾壯闊、獨具匠心的間接畫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