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歷史

光復後的村名是民國三十八年時所定的,當時鄉公所總幹事為黃生寬老先生,由於光復前此地是八保,配合琉球八保,分為八村,故選了八福。
本福村是龍頭,接著有中福村、漁福村、大福村等八村,日據時代”八保”之名無福字,起初為白沙尾保、大寮保、天台保、杉板路保,嗣改為第一保、第二保、第三保、第四保,再度改為第一保到第八保。
根據文獻記載有二說:(琉球原名為「沙碼基」)
<琉球概況>記載,明崇禎九年,南台灣沿海一陳姓漁民,因遭暴風雨而漂流到本嶼,於是返回台灣後,便舉家遷居到琉球島謀生,是開墾先鋒。
另據<屏東縣誌>及<琉球鄉概況>指出,乾隆二十年有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李月老族人,發現本嶼,乃招集親族二十餘人遷來居住。
雖然說法和記載不相一致,但是亦不相背。

top


 
 


●地方文化

(一) 三年一次的迎王:以三隆宮為主導主持辦理,迎接「玉旨」下凡陽界之「王爺」(大千歲)「代天巡狩」的神祇。全島遶境,祈求平安,風調雨順。因其為全島性的信仰活動,所以出海捕魚的散居台灣各地的島民,都要在「迎王」之前趕回家。

(二) 酬神戲: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佛祖誕辰之日起,即由其座廟碧雲寺開始,請歌仔戲班(分兩組以上),一組於碧雲寺,另依序於全島各廟宇,私家神壇,演酬神戲,時間以前往往超過二個月,近來,一方面戲班多,且日子也縮短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