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
旗山火車站興建於西元1912年,最初是日本人為了運送「旗尾糖廠」的甘蔗原料及白糖成品而建造。由此地直通大樹鄉九曲堂站接駁縱貫線鐵路,除運送甘蔗及其他貨物,並開辦旅客運輸,以旗山火車站為總站,全長約40公里的鐵道網,於民國67年全面停駛,並陸續拆除沿線的鐵道網,僅餘旗山火車站屹立不搖。 |
旗山火車站是一棟融合仿維多利亞和哥德式風格的建築,也有人稱為擬洋風建築。這樣的建築形式是日本建築留學生帶來台灣的建築形式,主要的建築材料以石、紅磚、木材為主,牆面為真壁造、屋頂為金屬瓦,同年西元1910年日本政府殖民韓國,西元1910年至西元1920年日本在台灣的城市中建築許多官方建築以仿哥德式和巴洛克式的樣式建築形式為主,西元1920年到西元 |
|
1930年旗山在火車站前的中山路建築仿巴洛克的洋樓街屋。 |
旗山火車站帶來旗山的經濟繁榮由山居生活進入城鎮型態,也讓整個旗山的建設有了新面貌的城鎮,旗山鎮上並沒港口。因為火車站是鄰近鄉鎮的客運、貨物交通轉運站,促使旗山鄰近的地區仰賴旗山為貨物人員的出入口,同時提升旗山的地位。 |
|
《修復歷史》 |
擁有百年歷史,且獲得全國票選為歷史建築百景之一的旗山火車站,在高雄縣長楊秋興的揭幕下舉行修復竣工儀式,重現昔日風華,未來可望在這全國唯一保存八角形式的車站,結合旗山文化園區、旗山地景橋等相關建設下,為旗山帶來更大觀光熱潮。 |
竣工典禮以醒獅及大鼓陣熱鬧開場,並由縣長楊秋興帶領文化局長林倩綺、旗山鎮長林義迪及立法委員鍾紹和、余政道和縣議員林洪愛玉、林富寶、蕭育穎以及前副縣長卓春英等人,共同舉行祭拜儀式,隨後進行捐贈儀式,由台糖公司將象徵旗山火車站的模型捐贈縣長,再由縣長轉贈旗山鎮公所由鎮長林義迪受領,並由建築師劉金昌進行導覽。 |
|
楊秋興縣長在致詞時指出,自民國85年停用至今的旗山火車站是旗山精神的象徵,雖歷經拆遷、修復等不斷爭議漫長過程,但經地方人士、縣府與文史等單位不斷溝通達成保存共識,於民國94年由縣府公告為歷史建築,並經縣府、縣議員及地方文史社團的支持,使這座近百年的火車站得以原地原貌修復。過去旗山火車站曾肩負旗山地區交通、經濟命脈,未來也希望這具歷史意義的百年火車站也能讓旗山成為更精緻的文化大鎮。
|
一、旗山重大的交通建設 |
日本統治台灣十五年後的交通建設,也是地方繁榮的主因之一。因為旗山有了火車站成為美濃、杉林、甲仙、內門、田寮及所謂山地十一村社貨物和人員的交通轉運站,旗山由原來的山居生活成為農商型態的城鎮。 |
回顧歷史西元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基隆至高雄縱貫線才全面通車,間隔兩年的時間旗山火車建立於西元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當年稱為旗尾線,行經路線由旗山到九曲堂,轉入縱貫線鐵路。當時旗山的地名為蕃薯寮廳直屬機關屬於台灣總督府,設立火車站之後經過一年西元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設立旗尾糖廠,除了將工業帶入旗山外,同時也改變旗山地區原本的農業型態,經過九年西元1920年大正九年蕃薯寮廳改為旗山郡直屬機關為高雄州,蕃薯寮公學校改為旗山公學校,同時整個中山路仿巴洛克的洋樓街屋開始建築,旗山火車站建造以後的這十年裡旗山有了重大的轉變西元1910年到西元1920年。 |
|
火車站建造完成經過了十年旗山人的經濟已經可以開始建設在當時稱為現代化的中山路,現在我們想著如果沒有火車站帶來的經濟發展,旗山鎮整個歷史的發展會和現在相同嗎?是旗山鎮?是番薯寮? |
二、聚落的改變 |
西元1920年大正九年旗山人開始經營現代化的街仔路,這時候由原來的亭仔腳,進入仿巴洛克建築的街屋洋樓,樓仔厝在火車站前的道路兩邊一間間的站立起來。旗山原來稱為羅漢門,原來主要的聚落以現在的內門鄉觀亭村沿著山脈到鼓山下的聚落隔著楠梓仙溪和現在鄰近美濃旗尾山下的旗尾聚落當時以閩、粵、平埔族各聚落族群以現在的鼓山、旗尾山開墾生活,以前的聚落形成一般選擇依山畔水的地方,當時羅漢門、旗尾莊、溪洲也不例外,現在的旗山街區原來是鼓山和旗尾山間兩條溪的河川地,河川地上有許多的小溪串聯。
這片河川地因為火車站帶來的經濟效益,使聚落的型態不再以接近台南的內門鄉為主,商業中心轉移到火車站的四周,聚落部份的人開始往現在的旗山街區定居,到西元1920年大正九年旗山當時為旗山郡管轄:美濃、杉林、甲仙、內門、田寮及所謂山地十一村社,直屬機關為高雄州,顯然已經成為鄰近聚落的行政地區和商業中心。 |
三、火車站的轉變 |
西元1911年日本人於旗山中山路老街所建造之旗山火車站,因載客量減少,於1978年停駛,並於西元1982拆除軌道,但仍保留旗山火車站,供國人參訪。西元1995年,旗山火車站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在西元1998年7月啟動修復工程,於1999年3月重生出發!甚至轉型為遊客服務中心及旗山文物、影像展示地標。 |
|
融合維多利亞式外貌及哥德復古式八角斜頂尖塔的旗山車站,室內屋簷用垂直及水平木條拼貼裝飾,壁體外部則塗白灰泥;而左側站房是一間八角錐頂的候車室,形貌似歌德式教堂的尖塔,是一間相當具獨特性之車站。位於中山路端點的旗山火車站,多年來,已與周邊的角樓、老街休戚與共,形成旗山區的獨特景點。
所以,到旗山逛老街時,也別忘了參觀一下如此具歷史意義的旗山火車站喔,
為旗山糖廠舊火車站,位於大德里復新街與中山路交接口附近,曾經風風光光地迎送糖廠的貨車與客車,直到民國七十一年夏天載運終止,並於民國85年火車站報廢停用。 |
火車站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和式、維多利亞式及哥德式德風格,為木造及磚造建築。屋頂左側有一座高出屋脊的八角圓錐尖塔,是以前的候車室;右側的三角形牆面,飾以垂直及水平線條;屋頂石綿瓦則採對角線及鱗片式組合;屋簷下的牆身則以木板構成的承雨牆。整棟建築呈現出一種輕鬆活潑的節奏感,尤其是主體的木造結構,本身即呈現出一種自然典雅的質樸之美,再加上窗戶框條的變化,帶給視覺上更多愉快的享受。 |
|
民國91年火車站疑遭人為衝縱火,幸未釀成大禍,但多年來的存廢爭議再起,民國94年原高雄縣政府將火車站登錄為歷史建築,97年7月修復工程終於啟動,並於98年3月浴火重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