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於乾隆三十年,目前被列為二級古蹟,是屬於書院類別古蹟。相傳當時由一福建人來台,隨身攜帶觀音菩薩香火,在位於該寺址的古井汲水止渴時,將香火掛於井旁的石榴樹上,忘了帶走,之後香火竟每夜發光,時人認為菩薩顯靈,乃將石榴樹雕成觀音佛像,建寺供奉。寺內有三川壽面木雕窗,以蝙蝠和團鶴為題材及兩旁暗藏一付對聯「東門保泰,靈通鳳彈」、「南海流方,德普海疆」等為龍山寺特色。

 

台灣的龍山寺是從中國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安海縣的龍山寺分靈而來,因此,龍山寺成為泉州移民的群居地。台灣的龍山寺共有5座,分別位於台北淡水、艋舺、彰化鹿港、台南以及高雄鳳山。最早創建的龍山寺為台南四鯤鯓龍山寺(雍正年間);最晚的是淡水龍山寺(咸豐8年,1858)。

 

關於鳳山龍山寺的創建年代,寺方強調創始於康熙年間,但根據康熙58年(1719)初修《鳳山縣志》,並未提及龍山寺的史料。由於缺乏正式證據,現在只能根據其正殿上一塊落款為「乾隆歲次庚辰」的木匾「南雲東照」,來推測大約興建於乾隆初年,迄今約有200年的歷史。其創建之初,因縣城尚未遷移至「下埤頭街」,當時可能只是郊外一間小草寮,但由於鄰近鳳山溪,有水利之便,舟楫出入方便,之後很快的便發展為香火鼎盛的大廟。

龍山寺是中國佛教的寺廟。龍山寺有多個,但所有的龍山寺,都是從安海龍山寺分靈出來的。

福建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是一間影響力深遠的廟宇,於隋越王皇泰年間(618年)開始興建,1623年重修,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目前屬於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已有千年歷史。

龍山寺之前曾名「普現寺」或「天竺寺」,後因為地處安海龍山之麓,才改名為龍山寺。

由於歷史悠久,不論是晉江的本寺或海外諸多分靈寺廟,在戰亂中都常傳出神蹟,也造就了各地龍山寺的香火鼎盛。

海外分靈
台灣台北市萬華區的龍山寺由於泉州為中國僑鄉,許多移民至東南亞及台灣之後,為求平安,都會回龍山寺分靈,或邀請龍山寺僧人一同前往,於僑居地興建新寺廟,據估計共分靈出4百多間大小寺廟,而許多仍以龍山寺為名,有些則改名為觀音寺或其他名稱。

泉州人從明朝末年起大量移民至台灣,明永曆七年(1653年),安海龍山寺肇善禪師即在台灣鹿港創建第一間龍山寺,寺中建材多來自晉江,寺中石獅則由晉江師傅雕刻,而大殿中的「通身手眼」匾額則是複製晉江龍山寺。
 

 
 

龍山寺是漢傳佛教的寺院。龍山寺有多個,其中部分的龍山寺是從安海龍山寺分靈出來的。福建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是一間影響力深遠的廟宇,於隋越王皇泰年間(618年)開始興建,天啟三年1623年重修,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目前屬於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已有千年歷史。其中一幅「通身手眼」是為明朝書法家張瑞圖所提。龍山寺之前曾名「普現寺」或「天竺寺」,後因為地處安海鎮龍山之麓,才改名為龍山寺。由於歷史悠久,不論是晉江的本寺或海外諸多分靈寺廟,在戰亂中都常傳出神蹟,也造就了各地龍山寺的香火鼎盛。

泉州人從明朝末年起大量移民至台灣,明永曆七年(1653年),安海龍山寺肇善禪師即在台灣鹿港創建第一間龍山寺,寺中建材多來自晉江,寺中石獅子則由晉江師傅雕刻,而大殿中的「通身手眼」匾額則是複製安海龍山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