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園長的教書生涯-嚴師出高徒
她上課時規定學生都必須坐得直挺挺的不許彎腰,不許分心做別的事,學生也不用低頭看書寫字,只要看著她專心聽講就成了,她時常行走在行列之間,看到學生不專心;或腳伸到走道上;懶洋洋的時候,她就會踩踢他們的腳,提醒、嚇斥他們:「道路是用來走路的,把你的腿收回去,覺是回家睡的,別作白日夢,不要都成了宰我的弟子,朽木不可雕也」。上課的氣氛是互動有趣,她要求雖嚴厲,但是學生的成績都是及格的,她的方法就是不斷的折磨學生,折磨到他們都會了她才停止,考起試來游刃有餘,學生成績亦逐漸提升。
學園長被借調到省立?中擔任教務主任這一年,她的教學很靈活,有許多原來雄中的學生,因為留級轉學到省立?中來續讀,所以他們都認識學園長,也有些曾經是她教過的學生,見到面時,都說她是雄中教務主任的太太。
有時升旗典禮校長不在,就由教務主任代理,她的報告向來簡單扼要,一點都不囉唆,報告完後隊伍就解散,很懂得學生的心理,所以蠻受到學生喜愛。
當學生太調皮或不交作業時,她會懲罰他們,也會把學生叫到辦公室,先問他們接不接受責打,OK後,她就會用報夾打他們屁股兩三下意思意思。有些被她責打過的學生,今天在社會上有的表現傑出,也有很出色的立法委員,誠所謂嚴師出高徒。
假日有時候她會在家裡做一些韭菜盒子,上班帶去請同事分享,對於同仁她都很誠摯的關懷他們,初去一個月後,她就和大夥兒好熟,有老師開玩笑的說:「張某人,人緣好,有魅力,她已鎮服了大家」,處室的職員也很快的都和她融合在一起。這一年,她協助校長處理很多事務,一年後聘約期滿,又再回到雄中任教。看得出來學園長是一位很能幹的教務主任,她已具備校長的特質。
升學名師
民國五十二年四月,學園長回到雄中任教,擔任初三,八個班級,及高三畢業班的地理課,距離聯考時間蠻急迫的,她加快速度幫助學生複習,要求學生熟讀課本,然後考試。試題寫在黑板上或是口述,學生答畢,就相互評量訂正,然後依分數高低排序。她安排學生反覆循環的讀;反覆循環的考,密集式的複習方式,對雄中、省女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學園長很擅長分折課文,尤其是能夠掌握出題的方向,民國五十三年時大學聯考,並不像現在多元入學方式分成甲、乙、丙、丁組或第幾類組考試,不管你讀的是哪個學校院系,就是六門學科「國文、英文、數學、歷史、地理、三民主義、全部都要考試,所以其中地理科目還是蠻重要的。
課堂上,她分析聯考得分的重要性給學生聽,「地理這門課單純,篇幅不多,聯考分數一樣是一百分計算,比起國、英、數、較容易拿高分,你為什麼不把它讀好呢!」,所以在「張老師」特殊教法的指導下,同學很紮實地背記了課文,考試題目與答案也同時熟記在心。
昔日大學聯考曾經是許多學子的夢魘,一試定終身,對於許多學子是沉重的痛,但是它的公平性,卻是無庸置疑的。所以大家仍是寒窗苦讀,都希望能夠擠進大學的窄門,當時大學錄取率不到30%,因此身為大學生都是很風光的,也是很受重視的,競爭激烈自不在話下。省女和雄中的學生大學錄取率算是具水準的,考取台大的學生也不少。談到升學名師她是頂尖的,她的教學認真教法圓熟獨到,深受學生的肯定和喜愛。
例如雄中畢業的景田耳鼻喉科院長,曾被學園長教過,他非常感謝學園長昔日嚴格的指導,聯考時,就因為地理科目考到八十八分,使得總分提高許多,才能錄取第一志願台大醫學院,真是非常感謝張老師的教導!他的感謝之詞,也代表了許多雄中學生的心聲。
前任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也是雄中畢業的高材生,數年前在樹德科技大學開會時,他緊緊地摟抱著學園長,非常感謝高中生涯的那一段學習過程。曾部長曾跟樹德科大朱副校長說:「你媽媽講那個雲南是水擺夷少數民族的家鄉,我到了雲南後,看到的跟張老師講的是完全一樣耶!」曾部長印象深刻的說起這段往事。
所以歸結學園長教書取勝的地方,就是用最簡單明瞭的字句,幫助學生容易記憶,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她認為教師學問的高低對學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幫助他學會,幫助他吸收,給學生的是釣竿,由他們自己去豐收漁穫,這才是教師最大的責任。
著書
學園長的名聲不脛而走,她更努力提升自己,空暇時便浸淫在讀書、整理、著書的學習領域裡,她和朱伯伯同心協力出書,經過歸納、演繹、分類、整理、完成許多的著作;如「中國地理大綱」、「外國地理大綱」、「中國地理複習」、「外國地理複習」。因此師範大學教授,曾經請她到師大地理系去服務,學園長並沒有答應離去學校。
當時國家舉行的各項職類考試,有關「地理」考科,應試者大都會選擇學園長所編寫的書籍來作準備,其中「問與答的地理習題」這一本書舉一反三的告訴讀者,如何作答應試,所以對考試者來講太適用了,只要讀此版本,時間經濟,全貌清楚,更準的是試題幾乎都被料中,所以他們的著書從南到北,已廣為大眾所用,影響蠻大的也很受歡迎。
綜觀上述,學園長的教書生涯,她是嚴師、是教務主任、是著名的政治教官,她並有著作立論,影響深遠,深信一位成功者她必有更大的抱負和理想,創辦學校、教育興國,恐已早早埋藏在學園長的內心深處,萌芽滋生,綠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