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起動機:
(一)老師展示樹木的圖片或照片,提問「猜一猜,我是誰?」「我在哪裡?」。
(二)請小朋友發表自己的觀察。
二、發展活動:
(一)帶領學童實際進行探索活動,實際拜訪觀察校樹。
(二)配合五官觀察及探索的心,觀察辨識校園中常見樹木的外型、各部分特徵、特殊構造。
(三)找一找校園常見的樹木有哪些?說亦說它們分別生長在哪裡?它們有什麼特徵?用途為何?
(四)指導學生細心觀察樹木特徵,收集樹木的落花、落果、枯枝、落葉…等,進行蒐集記錄。
(五)以校樹圖片進行拼圖遊戲,根據校樹的特徵,分辨拼圖為何種樹木?
三、綜合活動:
(一)討論分享觀察的發現,用用文字說明及收集樹木的落花、落果、枯枝、落葉…等,以剪貼塗鴉,圖文或實物並陳的方式,將自己的觀察加以紀錄,製作成我愛校樹小書。
(二)欣賞由校園中常見樹木的圖片或照片及文字敘述做成的學習步道,增進對校園樹木的認識。(可課餘進行)
(三)利用簡單的問題設計遊戲及闖關活動,檢核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電腦教室教學:
(一)指導學生使用電腦來認識常見的校園樹木。
利用數位相機拍攝的樹木特寫照片,做成powerpoint簡報或建置校樹情報站網頁來介紹校園樹木,配合口語化的說明,讓學童加深對校園樹木的認識及印象,滿足學生欣賞與學習的慾望。
(二)設計簡單的線上闖關活動,透過遊戲的方式驗收學習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