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www.nuskin.com.tw/pc/epublish/archive/04_1-1.htm
拯救不及格防曬常識 每到夏天放眼所及,各大報章媒體無不以斗大標題談論的焦點,就是宣導美白有多重要,甚至從1999到2001年台灣臉部保養品市場調查研究發現,防曬產品市場佔有率更呈現逐年下滑趨勢,反倒是美白產品穩佔三分之一的市場;這樣的現象,可以歸究於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影響,除了消費者對於防曬與美白觀念「偏頗的迷思」外,更呈現過去幾年消費者對於防曬觀念的嚴重忽略。 「但這兩年來,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到防曬的重要性....」,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王綺嫻以她臨床的經驗,發現目前約有高達6成的求診民眾,會經常問到有關防曬問題並開始養成出門前塗抹防曬產品的習慣,尤其以25~35歲的民眾防曬觀念最為完整,也可以說最懂得防曬,而這個防曬保養的趨勢與年齡層正在擴大中。 王綺嫻指出「其實,防曬正是美白的基礎」,因為東方人皮膚比西方人容易曬黑,所以台灣民眾才會重視美白﹔但反過來說,只要做好完整的防曬動作,不讓肌膚變紅曬傷,甚至黑色素沉澱,美白保養相對的也會事半功倍。要做白皙美人,你要從源頭做起! 紫外線是頭號殺手 要談防曬,就得先認識紫外線這個元兇。紫外線通常可分為長波(又稱UVA,波長320~400nm)、中波(又稱UVB,波長290~320nm)、短波(又稱UVC,波長200~290nm),不同波長對於人體的傷害也會不同。 UVA會穿透臭氧層,滲入肌膚真皮層,損傷彈性蛋白,使皮膚出現皺紋與鬆弛,造成老化;UVB則能使皮膚角質變厚,並失去透明感,導致發紅或曬傷反應,是讓你變黑的主要原因,長時間的曝曬更會導致皮膚癌;UVC則通常在臭氧層中就被吸收而不會傳到地表。因此,防曬產品的目的,就是用來隔絕陽光中的UVA與UVB兩種紫外線。 至於防曬係數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指塗抹防曬產品能夠延長曬傷、曬紅時間的倍數,而這也是選擇防曬產品的標準之一。 紫外線之所以恐怖,是因為它會讓身體產生自由基,讓主宰肌膚免疫功能的蘭格罕氏細胞活性降低,甚至死亡,而造成皮膚發炎。當皮膚發炎時,細胞膜會被破壞,使得養分進不去、代謝廢物出不來,進而造成細胞萎縮,再加上外在壓力、抽煙等刺激,細胞防禦與修護功能完全失效。那麼一連串的乾燥、皺紋、缺乏彈力、黑色素沉澱、皮膚變黑等美麗危機就會一一上門。 防曬成分總體檢 在認識了會讓你變黑的紫外線,開始乖乖防曬前,接下來你要瞭解為什麼防曬成分可以達到防曬的功效、到底擦了什麼東西在身上?下面的內容可要注意囉,趕緊拿起你的防曬品一起比對瞧瞧吧! 簡單的說,防曬成分可分為物理性與化學性兩種。物理性防曬劑是利用將紫外線光反射與散射的方式,來同時阻隔UVA與UVB產生防曬的效果。而化學性防曬劑則是紫外線吸收劑,可將紫外線吸附在化學成分中來抵禦日曬的傷害,通常依其阻隔UVA或UVB的不同,而區分為UVA或UVB吸收劑。 根據衛生署的公告合格的物理性防曬成分有二氧化鈦(TiO2)及氧化鋅(Zinc Oxide),一般物理性成分皆較為溫和,通常不太會有過敏刺激的問題;另外,常見合法化學性成分有二苯甲酮衍生物(Salicylates / Benzophenones)、Dibenzoylmethances(其中以butylmethoxy-dibenzoyl methane是吸收UVA波長最佳的成分之一,該成分即為著名的Parsol?1789)。 其實,只要訴求為防曬功能或有表列含藥成分,就歸屬於含藥、需送檢的化妝品,並且在劑量上有限制,製造或是輸入進口時需要查驗登記,並取得衛生署的核准字號才能販售。因此市面上一些沒有經過檢驗、未取得衛生署藥證字號或未按規定標明成分與含量的防曬產品,就成為消費者使用上的一大隱憂。所以,愛美的你在選擇合法防曬產品時,一定要認明有衛生署藥證字號與完整中文品名、成分、使用方法、保存期限與製造廠商標示,才能有效防曬又放心。 2003防曬產品三大新趨勢 ■Trend 1 不只防曬 還要修護 ■Trend 2 添加天然抗氧化成分 ■Trend 3 依據不同需求,全方位防曬
滴水不漏做防曬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提出的防曬ABC秘訣,A就是Away遠離,一定要遠離日正當中狠毒的太陽;B就是Block阻隔,務必使用防曬品來隔絕紫外線;C就是Cover up遮蓋,就算塗抹防曬用品,出門時盡量還是要戴上帽子與衣物來遮蓋皮膚。 防曬全年無休 防曬工作的第一要點,就是要全年無休。以季節來看,夏天的UV量最多,甚至高出2到3倍,但並不代表其它季節就沒有紫外線;更不要以為秋冬常有的陰天,看不到太陽所以沒有紫外線,雲層的折射會將紫外線傳達到地表,若沒做好防曬,可能會累積黑色素,反而是在秋冬變黑,夏天的防曬努力就前功盡棄﹔若以時間來看,則以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的紫外線最強。 此外,室內的燈源也有會讓你變黑的紫外線,其中以鹵素燈與投射燈的紫外線最強,幾乎是日光燈的20倍,所以一般人認為在室內沒有紫外線不用防曬,得要改觀囉!許多專家們更建議,即使在室內也要避免長時間直接站在投射燈具下面過久。同理可證,就算太陽下山,晚上你與客戶或好友到了有鹵素燈或螢光燈的餐廳、百貨公司、或PUB等場所應酬小聚,因為有很強的紫外線,還是不要忽略防曬才是。 擦得好又要擦得巧 防曬品塗抹的方法一定要正確,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國外實驗結果指出,肌膚每平方公分塗到2毫克防曬乳液才有效果;以一般人的臉大小而言,至少要用到0.6公克以上的防曬乳份量,而標準身材的美女全身平均的使用量是一個小酒杯(約30公克),擦得太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此外,如果要讓防曬產品發揮功效,務必切記在出門前的30分鐘就要擦上,因為要等到化學性防曬劑發揮作用需要一段時間,可別一擦完就往外衝,甚至許多人喜歡將防曬產品帶在上班途中擦,不僅從你家到上車這段時間你已經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線以外,等到防曬成分發揮功效時,你也已經到了公司,如此只做心安不徹底的防曬,有等於沒有。 擦上防曬乳時,不要推的太用力,太用力會讓防曬效果降低25%,所以只要輕輕地把防曬乳抹開推勻即可。擦好了的防曬乳,一般可以維持2小時,通常算法是將防曬係數乘以10,就是防曬乳維持的時間長度;以SPF15而言,約可以維持150分鐘不曬傷。 但若在紫外線指數較強的情況下,能維持的時間更短,應選用較高防曬係數的產品,如果是容易曬傷的膚質,更要提早補充防曬乳。所以,想當白雪公主的你,防曬時間快到,就千萬不要偷懶趕緊補擦,別讓紫外線有機可趁。 防曬乳使用 大面積先下手
加強易曬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