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大地震

集集大地震,於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總共持續大約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
這場地震造成2,415人罹難,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另有51,711棟房屋全倒,53,768棟房屋半倒,是臺灣戰後時期傷亡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人員傷亡慘重外,許多道路與橋梁等交通設施、堰壩以及堤防等水利設施,以及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學校、政府機關等公共設施遭到震毀,更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其中又以臺灣中部的災情最為嚴重。臺灣鐵路管理局西部幹線一度全面停駛,且多數的客運公司都暫時停駛。.
災情統計
失蹤:29名
負傷:11,305名
死亡:2,415名
由於臺中縣市、南投縣為主震央區域,故受災特別嚴重。有40,845棟房屋全倒、41,373棟半倒(包含多處各級學校校舍)。地震造成的房屋建築損毀以南投縣和台中縣市最為嚴重,兩縣市之房屋全倒與半倒的總戶數約佔全台損壞戶數的95%,全倒與半倒的戶數約略相當,其次為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和台北縣,約佔4%,而由於地震是發生在凌晨時分,因此罹難的原因多屬於因房屋建築倒塌而被埋困所致。在台灣,921大地震的死傷程度有紀錄以來僅次於1935年的新竹台中大地震(關刀山地震)。估計全國經濟損失達新台幣3,647億元。
紀念
中華民國政府於2000年6月30日立法通過《災害防救法》,並制定每年9月21日為「防災日」。
保留下列四處為九二一地震國家紀念地: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於被震毀的臺中市霧峰區光復國中原址設立。
九九峰
九份二山國家地震紀念地
草嶺地質公園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位於南投縣竹山鎮,2013年1月30日揭幕啟用,隸屬於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大坑地震紀念公園:位於臺中市北屯區,原是軍功國小和東山國中之校園,地震後學校遷建他處,原址美化修建為地震紀念公園。公園設計以破損的軍功國小舊校舍為紀念主體,但因為地方人士認為會影響地方發展與管理不易,2012年被台中市政府建設局拆除。
南投市九二一地震紀念碑:紀念碑的基座,是用十三鄉鎮重大震災地點拆毀的廢棄鋼筋所製作,別具紀念意義。
九二一地震紀念園地:位於南投縣名間鄉,包括921紀念鐵道,以及緊鄰921紀念鐵道旁的「921地震斜塔紀念地」,保留受地震而傾斜毀損的高壓電塔。
石岡水壩921地震紀念公園:位於台中市石岡區,因地震導致堰體錯動閘門處不再修復,保留隆起上升的斷壩遺跡。
台中縣921捐款人愛心紀念公園:位於台中市豐原區豐原大道八段東側軟埤溪旁。由921捐款的剩餘款興建。
太平區921震災紀念公園:位於台中市太平區太平路光興隆大橋橋頭旁,公園的主體為震災後的建築廢棄物堆起的土台。
2009年9月21日於網路及電視台播出紀念電影《雨過天晴》,由導演林育賢執導拍攝。
影響
集集地震,讓台灣民眾瞭解地震的威力,並開始深思防震的重要性,開始檢討建築物或其他地方的防震措施。此外,政府亦在此次地震後開始正視防震教育,加強防震防災的宣傳,並將此次教訓編入教材中。
內政部消防署為提升重大災害應變處理能力,加強國際搜救隊之間的聯繫,選派優秀人員赴美、日及歐洲等先進國家接受訓練,成立特種搜救部隊,仿照美國的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總署,設置搜索組、救援組、工程組、醫療組等。華民國國軍亦將救災視為重要任務之一。
震後台電供電設施遭到嚴重受損,電力供給不足,使得全台工商業活動全面停擺,尤其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損失最為慘重,經濟方面損失難以估計,全球科技產業零組件供應也因此遭受到波及。
此外集集地震後,在全台灣誘發超過21,000處的崩塌地,受影響面積達11,300公頃,造成中台灣廣大面積區域土石鬆動。根據調查,震後造成的土石鬆動讓觸發土石流所需要的雨量遠低於地震前;震後一年所需的雨量僅需震前的四分之一,震後七年仍只需震前雨量的二分之一。
促使「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的成立,該單位的連絡電話中包含數字921。 2001年侵襲台灣的桃芝颱風挾帶而來的豪雨在中台灣就造成655起土石流。
921大地震也讓公眾討論新聞倫理的問題。地震發生後新聞媒體不間斷播報震災畫面,使得許多人包括兒童產生恐懼和退縮心理反應。靖娟兒童安全基金會即呼籲家長應注意避免孩子暴露在過多的慘痛畫面中,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影響。另外,政府認為媒體應該配合報導政府的安置與重建作業,將正確訊息傳達給災民,要求新聞媒體配合播出震災消息,引起部分媒體反彈。
全民防衛動員暨災害防救演習(萬安演習)以及軍公民營通訊系統等等,由以往開會念稿型式結束,進步到落實執行演練。另外,政府經過多年完成建置全臺複式佈建措施,以期減低災害發生時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