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後,鹽埕是高雄市主要的商業區。大溝頂商場的成立,擁有全台第一台手扶梯的大新百貨公司開幕,更是帶動鹽城的商氣,那個時期,高雄市的營業稅有一半以上來自鹽埕。由於鹽埕區的規劃完整,自然成為高雄市的政經及流行文化中心。這時「高雄市役所」變成高雄市政府,愛河也成為文人藝術家歌頌的對象。而大新百貨公司、遠東百貨公司、華王飯店、地下街的興建,以及頗具特色的專業皆出現-五福四路的皮鞋街、新興街的五金街、大溝頂的小吃街、崛江商場的舶來品中心、新樂街的金飾街、大勇路的鐘錶接、七賢三路的酒吧街,鹽埕街的婦女飾品、公園路的拆船貨、大五金,以及買賣二手貨、軍用品的賊仔市等-使鹽埕區達到顛峰時期,這二十多年正是鹽埕區最燦爛的黃金時代。

  如今卻因鹽埕區西受限於壽山,東受阻於愛河,南臨高雄港,腹地實在有限,彈丸之地容納不了急速增加的人於愛河,南臨高雄港,腹地實在有限,彈丸之地容納不了急速增加的人口,鹽埕區的人口達66703人已是極限,以致於各行業紛紛往鄰近地區發展。市政建設逐漸以愛河東岸的前金、新興、苓雅、三民、前鎮等區作為核心。
  新建大統百貨公司位於新興區,正是掀開商圈東移的序幕。接著大立百貨公司的成立,三多商圈的發展,正文化中心興建及市政府東遷到苓雅區,加速鹽埕區的人口銳減,及政治、經濟、社會中心地位的下滑等等,都說明了高雄商圈東移的必然性。人口的增減主導了鹽埕的興衰。當鹽埕的人口降至三萬餘人,商業機能大不如前,在加上大溝頂將近一年的整修、遠東百貨公司的歇業,更使鹽埕商圈賣入黑暗。接著愛河的嚴重汙染,地下街的大火,頓時使鹽埕區的繁華陷入困境,只留下唏噓的嘆息聲。
  2008年鹽埕的人口再將為28,635人,近來市政府及一群學者專家與士紳積極鼓吹打造新鹽埕,期使鹽埕風華再現,整修擴建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音樂及工商展覽中心,大力整治愛河,回填地下街成為花木扶疏的仁愛公園,更新崛江商圈、新樂街金飾店主代表商場,以及舉辦「重返鹽埕」、「發現愛河」、「愛河藝術節」、「鹽埕嘉年華」等各種活動,喚醒大家對鹽埕的重視及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