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生長環境品種│發展歷程

 

發展歷程

  可可從南美洲外傳到歐洲、亞洲和非洲的過程是曲折而漫長的。16世紀前可可還沒被生活在亞馬遜平原以外的人所知,那時它還不是可可飲料的原料。因為種子十分稀少珍貴,所以當地人可把可可的種子(可可豆)作為貨幣使用,名叫“可可呼脫力”。16世紀上半葉,可可通過中美地峽傳到墨西哥,接著又傳入印加帝國在今巴西南部的領土,很快為當地人所喜愛。他們採集野生的可可,把種仁搗碎,加工成一種名為“巧克脫里”(意為“苦水”)的飲料。16世紀中葉,歐洲人來到美洲,發現了可可並認識到這是一種寶貴的經濟作物,他們在“巧克脫里”的基礎上研發了可可飲料和巧克力。16世紀末,世界上第一家巧克力工廠由當時的西班牙政府建立起來,可是一開始一些貴族並不願意接受可可作成的食物和飲料,甚至到18世紀,英國的一位貴族還把可可看作是“從南美洲來的痞子”。可可定名很晚,直到18世紀瑞典的博學家林奈才為它命名,種加詞是“可可樹”。

        

            引用來源:http://okogreen.com.tw/blog/3502                   引用來源:http://daleba.net/diy/wu-zhong-zhun-bei-mei-wei-ke-ke-de-fang-shi-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