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湯的好處

■湯有何療效?如何產生

  大多數人都認為泡湯對於養顏美容、神經酸痛、皮膚等方面,都有不錯的改善效果,這是由於泉溫高於體溫所造成的循環效果,加上溫泉本身礦物質的作用所產生的,有些溫泉更有對胃腸病、婦女病有療效,在歐洲甚至有對心臟血管疾病有改善作用的溫泉,每年吸引上千萬人口前往泡湯。
 榮民總醫院復健部一般復健科主任劉作仁指出,泡湯泉可以減輕疼痛,增進膠原組織的延展性,以增進關節活動度和血
液循環、新陳代謝,不過若真要達到療效,還
是得配合醫生的診斷和復健,才能發會真正的
效用。尤其有重大疾病者,若毫無限制時間及
次數的去泡溫泉,往往容易產生危險。
 事實上,在日本談到溫泉療效的作用,往往
要透過「吸、飲、泡」等三道過程,才能真正
發揮其功能,在台灣幾乎都只重視在「泡」的
層面。吸,是直接吸取溫泉的水蒸氣,使水中
的陰離子與礦物質,透過呼吸的作用直接進入
體內,功能一如森林浴的作用一般,這也是露天溫泉為什麼泡來更加舒暢的原因,但此道過程並不適用硫磺泉,因為硫磺泉會對呼吸道及身體產生傷害。至於飲用,則更是直接讓溫泉水的酸鹹質進入人體,體質較差者,往往會造成身體不適或腹瀉,而台灣地區則因溫泉區人滿為患,民眾跟本就不敢飲用,因此「飲」這一關在台
灣是幾乎被放棄的。

■泡溫泉能養顏美容嗎

  一般女性朋友關心的養顏美容問題,其實多半還是來自於溫泉對體內循環及新陳代謝的幫助而來。國泰醫院皮膚科醫師吳敏綺表示,溫泉內含豐富礦物質,在健康皮膚和適當溫度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泡湯,但不一定會有傳聞中養顏美容的神奇療效。
 尤其是如果泉溫過高,反而會洗去身體的油脂,破壞身體的保護膜。皮膚病患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溼疹、感染性疾病,更是不建議去泡溫泉,因為在高溫泉水中容易惡化或是溫度過高破壞皮指膜,容易引發皮膚乾裂、紅腫甚至是溼疹的現象,不可不慎。即使是硫磺泉有殺菌作用,但是仍然不是有效的治療,如果身體有皮膚疾病最好還是向醫生求診,這才是最佳的療效。

■如何利用水療增強效果

  由於大眾對於溫泉的療效多持正面的態度,使得近來蔚為風潮的「溫泉水療」,也讓人趨之若鶩,彷彿加上「水療」二字,便如同鍍金般地有吸引人潮的效果,業者紛紛推出各種設施,從簡單的沖擊泉到複雜的套裝設施都有。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資深物理治療師武而謨表示,其實從醫學的角度嚴格說來,水療就是水中的運動治療,利用水的阻力、浮力,從事肌力訓練、柔軟訓練、體能訓練(心肺耐力訓練) ,對於關節炎、中風、脊椎側彎、五十肩、小兒麻痺、肩膀酸痛等均有復健的療效,加上水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護作用,可使身體受到傷害的機率減到最低,是近年來醫學上相當盛行的輔助治療方式。至於坊間流行的各種水療,是源自德國的KURHAUS水療法,從物理、化學及環境等三方面發揮作用,研究出近20種療程,藉助溫泉的溫熱及浸泡效果,加上水柱沖擊的壓力,以及水本身的浮力,來達到療效,在歐美已行之有年。然而這些水療法,都需經過醫師及專業顧問師的建誧,針對個人體質來進行適度的治療,以免對身
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應避免衝擊過度造成重傷

 武而謨就曾發現到因為衝擊的水柱過強,而造成肩膀受傷而腫大的病例,這是水壓不當施力的結果。至於更有許多人以高壓水柱沖擊頸部及背部,時間過久,都可能造成不可復原的傷害,而壓力多大、應沖多久、幾次,往往因人而異、差別相當大。無奈溫泉區多半沒有專業的輔導與建議,民眾在自行進行「水療」活動時,千萬要小心。
 武而謨還提醒,如果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病、大小便失禁、眼疾、感冒等患者,最好不要進行水療的活動,以免收到反效果。另外,必須在適當的溫度下進行運動治療,夏天約33℃,冬天則介於36℃~36.5℃之間,與空氣的溫度最好不要相差6℃為最佳;因為如果水溫太高,例如40℃,會使血管擴張,心臟、腦部缺血產生危險,所以適當的溫度相當重要。武而謨還特別指出,有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從事水療運動要相當小心,雖然心臟在水中的承受壓力較小,可強化心肺耐力,但是最好在醫生的診斷後交由專人適當指導下進行,才不致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