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洗澡是件極私人的事,但為使溫泉這樣珍貴的天然水資源,能在我們身上發揮最大的功效,建議您不妨先依照老前輩們的經驗洗洗看。
首先,下湯之前,請先閱讀並遵守各溫泉管理單位的規定,如不著衣物、不在水中擦拭身體、不可使用肥皂等,會這樣規定
要是為防範破壞溫泉水質。接著,請先淋浴,將身體
洗淨後才可進入池中浸泡,這是禮貌、也是公德。進
入溫泉池中,除了不要搓洗身體外,也不要在池中運
動或踢打,正確的作法,是靜靜躺在溫泉池中,享受
溫泉滲入身上的感覺。為使溫泉浴能充分發揮療效,
可在浸泡5-15分鐘後,起身稍作休息,然後再次入浴
浸泡,效果更佳。有個說法是這樣的:一、二次是洗
澡,三、四次叫享受,五、六次可養生。另有個泡溫
泉的公式:每天二、三回,每回三、五次,每次三、
五分(分鐘),這些都是參考值,但重點皆在提醒大
家:切不可以為泡得越久、或洗越多次就會越有效,
這絕非正確觀念。泡溫泉不是可以消除壓力,讓人精
神愉悅嗎?怎麼我去泡溫泉卻覺得呼吸不順暢?而且還會出現頭暈無力的現象?
皮膚科醫師也指出,各種溫泉水裡所含的礦物質,對人體皮膚也有療效,例如硫磺泉,可調節皮脂分泌、改善皮膚搔癢問題;酸性泉,可治慢性溼疹、香港腳;鐵泉,適合風溼性疾病、慢性溼疹等等。
然而,泡溫泉的過程還是必須注意,以免有令身體不適的情形產生。例如在秋冬季節,於開放空間的大眾池享受蟲鳴鳥叫與潺潺溪水聲的同時,就必須特別注意到風寒的問題。儘管下身泡在熱泉中,覺得熱呼呼的,但是肩部以上著涼,容易令人頭痛感冒,最好在肩上與頭上披蓋一條毛巾。等泡完溫泉,身體因為大量出汗而感到輕鬆無比,不過這時毛細孔大開,也要慎防吹到冷風而受寒。
如果是在室內溫泉池,則要注意硫磺味是否太濃,有些人會因此而出現頭昏噁心及呼吸困難的情形。尤其在密閉的個人浴池,若發現抽風機停止運轉,或是通風不良的情形,就該穿上衣服「走為上策」。
至於為何泡完溫泉時會感到頭暈呢?因為溫泉的溫熱效應會使血管擴張,罹患貧血或有低血壓症狀的人,因為浸泡溫泉時間太久,血壓慢慢降低而不自知,起身時就容易出現頭暈眼花四肢無力的情形。
由於觀光溫泉區大多附設餐廳,許多人暢快飲酒後,錯誤地認為立即泡溫泉可以醒酒,結果適得其反。在溫泉熱效應與酒精共同作用下,會促使人心跳加快,血液循環、血壓變低,不但無法醒酒,還會出現頭暈與嘔吐的情形。此外,全身浸泡淹過肩頸的時間太久,熱度加上水壓,會讓胸口有壓迫,也可能引起呼吸困難。
總而言之,初次泡溫泉的人,只要避免犯了上述的錯誤,應該就可以享受到融合了健康、養生與休閒等泡溫泉的多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