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堀江起源 新堀江命名

 



基本上新堀江商圈的興起主要乃因應高雄市鹽埕舊商業中心沒落,隨都市中心的轉移、商圈東移。該商圈因位於中山路、五福路兩條高雄重要的東西、南北向交通大動脈的交會處,以及鄰近火車站的良好區位因素而興起,而最重要的是大統百貨於民國64年的興建, 直接刺激該商圈的發展 並 帶動了零售購物商圈。

早期新堀江商圈主要強調舶來、精品,並訴求為多世代的消費空間,所以商品價格、等級並不低。主要是希望能從大統百貨的系統外支撐出另一個商業系統。由於百貨公司皆是高價位品牌的商品,因此店家皆利用跑單幫的帶貨方式,供給低於市場價格且具有一定品質的商品。然而隨著大統百貨燒毀,喪失了帶動商圈發展最重要的誘因;而且隨著漢神商圈、三多商圈的強力競爭,新堀江面臨商圈衰退的危機,商圈的光環也漸漸褪色。而面臨著如此重大的危機,自然無法再支撐高單價的商品,因此目前的商店多半在衰退期之後重新定位經營方式與訴求的對象,捉緊從百貨公司體系被分流出來的世代群,在形象、價格、商品的多樣性中尋找生路,於是漸漸形成了以青少年世代為主的消費空間。

至於玉竹、原宿商圈,其在當初受到大統百貨燒毀的影響程度更大,幾乎一些精品商店皆面臨無法經營的窘境,紛紛關門,但由於A+1的批發商場、Nova的電腦商場的繼續經營,維持商圈起碼的集客功能,因而能夠延續期商圈的命脈。另外在大統百貨時期即有的二手商品、中古商店因其市場特色強烈,在老舊住宅區中續存,而漸次發展。另外,原宿商場在在陳村雄議員及洪龍泉里長的大力推動下,在民國89年開始營業,重新帶動人潮的聚集。除此之外,由於高雄市政府在中山、五福路口設置一個橫跨五福路的行人穿越道,使得新堀江商圈及原宿、玉竹商圈彼此緊緊相連,使的新堀江成為e世代青少年假日休閒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