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河的身世 愛河的脈絡 愛河的生態 愛河的故事 遊憩方式

愛河的生態          1/2/3/4                       

 愛河生態大事記

百萬年前 蓬萊造山運動,壽山、半屏山、覆鼎金等相繼浮出海面。
十七世紀 荷蘭海圖上出現愛河河道,紅樹林是高雄潟湖及愛河的優勢樹種。
1908年  高雄港築港,愛河、苓雅寮、鹽埕的紅樹林陸續被砍除。
1931年  愛河開始接受工業污染,豐富的魚蝦貝類是愛河主要的資產。
1950年代 高雄港持績擴建,紅樹林大量消失。愛河仍是市民漁撈的場所。
1959年  高雄港尚有五種紅樹林計3401棵。
1960年  愛河支流二號運河截彎取直,沿岸的紅樹林向市民揮手說「拜拜」。
1960年代  因污染日劇,愛河的魚蝦貝類日漸減少。
1970年  愛河的魚蝦貝類絕跡。
1990年代 高雄港的紅樹林只剩旗津國中後側的13棵,等待死亡。
愛河整治成效逐漸浮現,發現17種魚、1種螃蟹。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