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
由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倡導,以三井財團為中心的資本家主導下,6月於東京市召開台糖株式會社籌備會,
一連串籌備事宜開始展開,10月確定於橋仔頭設立第一座新式製糖廠。
12月於東京銀行集會所召開創立大會,並推選鈴木藤三郎擔任社長並動工。

1901年
2月開始於「台南縣仁壽下里橋仔頭莊大路墘」著手施工,除了完成工廠內貨運鐵道支線、
進口新式機器,並開始與附近村落交涉購買甘蔗事宜。
橋仔頭糖廠工廠是目前所知全台首座鋼架建築,於同年(西元1901年)10月完工。

1902年
1/15正式生產,台灣製機械化第一聲號角。
8/18社長鈴木在事務所前堅立觀音像,祈佑廠務順利 。

1905年
鋪設牛牽輕便車軌道(俗稱五分路)來載運甘蔗。蓋糖廠設立之初,
甘蔗的運輸原以牛牽台車或二輪牛車為主。明治卅八年(1905年)山本外三技師到爪哇視察後,
建議鋪設此軌距窄小(O、七六二米寬)的便道
。最初是以水牛來牽引,故稱牛牽輕便軌道。

1907年
五分仔火車誕生,並架設電話線,以資聯絡。

1908年
第二工廠設立。酒精工廠設立。(蒸餾甘蔗製糖後的酒精)是台灣首先生產酒精的地方。

1909年
成立橋仔頭鑄物工廠
(為後來台灣機械公司的前身)。至此橋仔頭在台灣糖業的先驅地位已經確立。

1910年
台灣總督佐久間陪同英國大使到橋仔頭,參觀台灣糖業的發展成果,
所謂「橋仔頭的糖業經驗」已經紮根成功,並獲得國際糖業界的肯定。

2000年
停產
,由於橋頭經驗的成功,於是橋頭模式的糖廠,在全台各地相繼成立,是故,
橋仔頭典範,改變了台灣糖業,從舊糖廠到新糖廠的轉型,為舊糖業劃下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