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介紹

  東港位於高屏溪出口東南方,西南邊為臺灣海峽,興小琉球隔海相對,東連崁頂鄉,南為林邊鄉,北跨東港溪,鄰接新園鄉。
      東港鎮民以漁產事業為主,多數人以捕魚或養殖業為主要行業;整個東港不到五萬居民,卻擁有六、七十間廟宇,其中最有名的為「東隆宮」,奉祀溫府千歲的東隆宮,最有名的是每三年舉辦一次的「王船祭」,可以看得出漁村居民對神民的尊敬與心靈寄託之重要。

東隆宮 王船

  劉秀俐(2003)於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的出版品中指出,在東港,黑鮪魚的捕捉是1972年以後的事,在300年前東港是平埔族居住的地方,因為鄭成功來臺灣的時候是從港口的東邊進來,所以先人將之取名為「東港」,又因為東港的漁產豐富,明朝時就有漢人來漁魚,荷蘭人佔領臺灣的時候,每年冬天大約會有100~200艘漁船來捕烏魚,而在清朝中葉,東港還發展成與大陸通商轉運的貿易港口與集散中心,成為真正的商港,到了民國50幾年,東港漁船大多以沿海小型木造漁船,以小拖網捕撈烏魚及沿岸魚類,直到1972年把黑鮪魚以生鮮冷藏方式外銷日本市場後,當地魚船每年清明節前就會出海黑鮪魚。

    直到2001年,東港正式舉辦黑鮪魚觀光季,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嚐鮮。而李嘉亮(2005)也提到,多數人將黑鮪魚與東港聯想在一起,東港漁港是一個歷史悠久、幾經變遷的大漁港,曾經是台灣最具規模的漁港,現在則名列台灣十二大漁港之內,漁獲拍賣金額則居第三名;除了著名的東港三寶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東港同時擁有黑鮪魚近海漁場,漁產種類多,產量大且穩定,不管是沿岸、近海、深海漁業,幾乎天天都有漁獲上岸,是參觀漁市場作業的絕佳場所。

東港漁村

  葉志杰(2004)於聽看東港一書中指出,從日治大正3(1914)東港就出現第一艘魚船,目前華橋市場即是大量漁貨交易的地點,漁船捉到的魚,除了對外拍賣外,剩下的通常會按等份分給夥計,也會留著自己享受或分送親友,如果還有剩吃不完,也會拿到渡船兜售,多少可以賣點錢;華橋市場內大部份是以「盤」來計算,比較少秤重量論斤兩,少掉斤斤計較的精明印象,也暗示著「殺價」和「沙米斯」的空間。東港漁民的漁撈方式,大多是近海鮪、旗魚延繩釣和沿海拖網等捕撈為主。除了一般熟知的新鮮「現撈仔」魚蝦,是由沿海拖網所網到的以外,真正吸引大批觀光客來東港觀光的「大魚」是「延繩釣漁法」所捕撈的大型漁獲,例如鮪魚、旗魚,那也是東港漁業經濟收益的主要來源。

    對於東港居民而言,鮪魚是他們經濟主要來源,因此我們的研究主題則定為「海中黑金」,主要探討有關「鮪魚」的種種知識,又因為我們是餐飲科的學生,所以我們的研究主軸中,將會放在『東港漁港的實地參訪』及餐飲科的專長『廚房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