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園長的信念是要做一件事就是要這麼堅定,那有什麼辦不到的事?她的精神超乎常人,在她的字典裡,是不知道「難」字是怎麼寫的。而這些位老師也是經歷了難得的「西德之夜」,各位夥伴那一夜好夢相隨嗎?
當然兩校的交流也是對等的規格相互往來,學園長治校的時候她很強勢,但在今天她曾說道:「今後校園民主,是不能再有我這種作風了……」,許多事情大家都認為是不可能的,她就是可能。雖然老師也很有異議,但是她就是有辦法讓大家都聽從,例如德國姊妹校的師生來到我們這兒交流,「怎麼安排吃住和接待的問題」負責的老師問她?
她的明快做法是:用家庭的方式來接待,學生邀請學生住在家庭裡,住的問題便迎刃而解。再來課程的設計,就安排老師教導他們做些手藝,如中國結、剪紙、串珠項鍊、等等,製作完成的成品就贈送他們帶回自己的國家。
午餐就教做水餃或烹煮烤些菜餚,做完了後就一起分享,大家是高興得不得了,晚餐就跟接待的同學回家用餐。
另外學生們美容、美髮、跳舞、音樂、這些技藝活動等都一齊來進行,這不就是最好也是再簡單不過的的一種安排嘛!看似複雜的接待工作,只要有思想,就能化繁為簡,也能夠很輕鬆的處理,她的處置就是這麼練達,建立了這麼個模式後,大家也都聽了她的方法來做,許多問題真是能一一化解,何難之有?
德國姊妹校師生看到我們的美容美髮發表會後,麥爾校長說道,我能不能模模模特兒的頭髮是真的還是假的,再看到我們的服裝表演會,更是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喜歡得不得了。
德國的職業教育非常實際,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在工廠實際操做應用,好像是洋學徒制,也類似我們的輪調班建教制度。
民國七十八年校長退休後,繼續由李福芃教務主任接任校長,他也在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再締結成功歐洲的一所姊妹校是「法國公立塞萊斯達家商職業學校」,並於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和「日本淑德文化專門學校」締結姊妹校,同年六月再與「美國波特蘭市道格拉斯中學學區」締結姊妹校。
民國八十六年李福芃校長退休後,接著由尚樂野先生擔任校長,尚校長也在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和「英國瑞其蒙學院」締結姊妹校。
這麼說來「樹德家商」在我們前三位校長的經營之下,先後締結成功有十五所姊妹學校,學區橫跨歐美及亞洲,大家彼此互訪交流,交換教學經驗,並與先進國家的教育接軌,樹德教育走在時代的尖端不落人後,這一切的規劃都是更具前瞻性和國際性。
最後,要值得再說的就是學校這些年來,都是代表高雄市前往姊妹市—美國波特蘭市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第一次的師生隊伍就是由學園長帶隊的,當時高雄市長是蘇南成先生,他來到我們學校參觀,家政科師生製作許多的手工藝品都展示在五樓空中花園,有造花、吊飾、國畫、書法、剪貼等等作品非常精緻典雅。
蘇市長看到這麼豐富的成品準備後,讚美不已,當下便說多給予咱們學校經費補助,高雄市政府並應允贈送兩艘龍舟作為姊妹市的禮物。
咱們學校的龍舟隊是蟬聯高市多次冠軍,結果在姊妹市龍舟競賽時我們輸了,老師同學都很難過,尤其是負責訓練的賴主任更是心情沉重,這狀況不知道該怎麼向蘇市長報告,學園長看到這光景就安慰師生說:「不困難,有辦法,活人還能叫尿憋死嗎?我來寫信給蘇市長」。
她寫了兩張信紙,字也大大的,內容說道:「在姊妹市波特蘭市第一次龍舟比賽時,我們贏了,還超過對方很多,她們輸了後小孩子都哭了,如果第二次再繼續贏的話,那這個姊妹市的友情恐怕就不能交往了,所以再賽時本校師生便沒有再奪標,各贏一次也很好,我想市長心一定也會體會我們當時的心情……」。
據聞蘇市長看過學園長的傳真後,說:「好!好!好!本該如此」。這棘手的問題便立即解決了,學園長是「處處用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她的機智是我們都很津津樂道的地方,樹德有了她,好似及時雨,枯木及逢春,逢凶又化吉,她的睿智可說是鎮山之寶,也是樹德之福,只要有她在一切都會搞定了。
附註: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學園長帶領二十一位同學再度前往德法姊妹校訪問,詳細內容,楊麗玉師有詳文報導,見諸附錄篇。
綜上所述
學園長「尊師重道」她不查堂,重視教師教學筆記,她和老師談話,希望教師靈活的教學,學生充分的學習。她開創「法律常識課程」重視法治教育,希望國人早日進入成熟的公民社會,成為一流的紀界公民。她是很具前瞻性的思想家。
「彼此屬於,共同參與,榮辱與共」這是學園長治學的理念,學園長重視七育並重,重視生活教育,開創「進步獎」,鼓勵同學和自己競賽,只要進步就值得讚美,成績好的同學追求卓越,成績差的學生不會放棄自己,可以爭取「進步獎」,於是學習精神及讀書風氣充塞在校園當中,學生三年所學,或升學或就業,都能各得所 。
七訪德國取經
學園長很嚮往德國的職業教育,希望多多取法,因此透過教育部官員簡博士的襄助,他們和德國瓦特基賀工商家政職業學校頻於接觸,希望能夠締結成為姊妹學校,她非常熱烈的進行,但是屢次遭到瓦基賀縣的縣長拒絕,理由是:「他們已經先和重慶結為姊妹市。」
這所學校是在黑森林附近,學園長參觀後就非常喜歡,一心想要締結成為姊妹校,雖經過簡博士和前麥爾校長的幫忙,多次聯繫縣長就是不被獲准,致使學園長屢次回國後又再到德國來,經過第七次接觸,那位縣長認真的問題:「妳的意願為什麼要這麼堅定呢?」
「因為我是完全中學的校長並不嫻熟職業技能,為因應我國政府教育政策,我校原本是綜合中學現改制成為職業學校普設職業類科,我希望建立最好的職業教育來培育學生,所以希望多所學習和交流,眾所皆知全世界職業教育辦得最好的就在貴國,我更深信最好的職業學校就是在貴縣。」學園長說完心志並致贈中國書畫禮品給縣長後,即難過的離去。
當然第七次的相談仍沒有成功,學園長挫折感滿大的,含著眼淚離開,也覺得蠻被看扁的,多少次縣長都沒有說「YES OR NO!」締結仍不成功滿失望的。
忽然聽到急促的蹬蹬樓聲響,麥爾校長跑過來氣喘噓噓的奉命轉述:「我跟妳道賀,成功了。」這時學園長的心境上上下下轉換得好劇烈,真不容易,精誠所至,終於成功,眼淚可真是整把的掉下來了擦拔不及。七次的堅持終於達成目的,這份的用心不屈,恐亦非一般常人所能及之。
當年民國七十六年時,國內尚無任何一所學校跟歐洲德國的職業學校締結姊妹校,我們是打了頭陣,遠交先進工業化的德國職校殊為難得,對於提升本校職業教育是有很大的貢獻,也促進學校聲名四播,獲得學生家長和老師的讚美。
她的恆心和毅力,創造了學校發展的國際遠景,七次努力,終於成功,今天這兩校的交流卻是最密切,關係也最好,每兩年都有師生互動往來,回溯這一段過程,學園長的堅持不懈是成功的關鍵,她是搭橋的人,意義深遠影響宏大。
當兩校成為姊妹校後,學園長帶著陳茂霖主任、陳瑞淑主任、高銅村主任、何惠泰主任、廖惠珠主任、林嬡燊組長、和朱伯伯等十個人前往德國姊妹校取經。出國前她就規定每位老師要攜帶睡袋,學園長的原則是一定要住在家庭內,沒有餘的預算住旅館。
到了後,他們被安排住在一位特殊教育校長的家,這位女性校長未婚,雖然大夥兒住在她的家中,學園長帶著大家盡可能的不要太麻煩屋主,屋內的陳設也盡量不要移動,晚上大家就各自攤開睡袋席地而睡。
德國特教校長也非常客氣有禮,她堅持要把寢室讓給學園長和朱伯伯,自己就睡吊袋,這場景像否金庸神雕俠侶的「小龍女」,真有意思。
第二天清晨大夥兒醒來,收拾好睡袋準備製作早餐,特教校長下樓相見道早安,很訝異的問「昨天晚上,你們都沒有睡覺嗎?」
「有啊!」大夥兒微笑著說。
「那是怎麼睡的呢?」她看到現場沒任何異樣不免狐疑。
學園長便把睡袋拿來指給她看,一條沙丁魚在這兒,一條沙丁魚在那兒,所有桌子底下,這裡、那裡,老師就這樣的睡覺,她好感動,佩服我們能伸能屈,做到了難能可貴之事。離開後,老師們將環境打掃得乾乾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