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校的第一年雙十節國慶日全校師生參加遊行活動,學園長的母親為全校師生做火把,首先將草紙截成一段捲成捲,然後塞在子筒內,一支一支沾上煤油,再把火把一捆一捆的綁好放在校車上,由工友先生送到遊行集結處。
學園長很重視學生的愛國思想教育,所以凡是遊行活動全校師生必然參加,人手一支火把前進,學園長更是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她不曾查看老師是否中途離開,她覺得這是對於老師不尊重,其實遊行中老師細心的照顧同學,全程參與,沒有人會開小差的,這也是公立學校所不能及的地方。
有一回她因公去日本,回程後立即返回高雄參加遊行活動,大家看到學園長時莫不驚訝!「不是還在日本嗎?」她笑而不答又是一馬當先的帶領著師生遊行。
有一次遊行她的腳指甲化膿,頭天晚上還把腳吊得高高的,第二天忍著痛走完全程。回家後脫下鞋子滿是血跡,她要挺得住,因為身教代替言教。
創校的第二年,學校組成小鼓隊,請雄中的杜麟老師來校指導,教導學生敲鐘琴與打擊小鼓,逐漸發展成鼓樂隊和花棒隊。全校師生再遊行時就有鼓樂隊和花棒隊領路,敲敲打打,和著節拍,師生行進間更有精神,今天樹德的樂舞旗隊揚名國際享譽全台灣,回看從前的小規模確實不能同日而語,但是寓教育於活動,「活水的教育」是一貫性的,可謂青出於藍而更甚於藍。

招收學生

接著學校開始單獨招生,雖然私立學校可以聯合招生,但是我們卻不能參加,因為聯招的公文那時尚未到達學校。
學校教室也還沒有完全蓋好,所以只好暫借雄中童軍社團地方辦理招生,第一屆初中部招收到五班學生共計有兩百七十五位同學,全校教職員工有十八位。
說到「私立樹德女子初級中學」第一屆的畢業校友,今天有的還在學校服務,如李一菁校友現職是樹德家商主計主任、陳慧齡師是國文科老師,創校三年後成立高中普通班,加上家事科跟商業科學生全校只有一百二十幾位同學,專業科目就分開上課,普通科目如國文、史、地這些課程就合堂上課。
老師的待遇合班的時候就算一點二五個小時,專業科目就算一個小時鐘點費,大家也覺得合理,沒有發生過什麼爭執的事情。
學園長聘請雄中最好的老師來校授課,所以高中第一屆畢業學生就有十七位同學考上大學,分別考取成功大學、逢甲大學、文化大學、世新、靜宜文理學院、高雄師範學院等學校的同學都有,升學率非常高。
當年許水德先生是教育局督學曾經蒞校演講,講演完後,自行騎著機車回去。五十年代,大家都很克難節儉,物質享受亦低,校風純樸,尊師重道,小而美的學校逐漸在成長之中。
按照教育法令規定,初級中學設立三年以後且辦學績優,就能獲准再增設高中部成為初中與高中都有的完全中學。
民國五十六年學校增設高中部,五十七年起增設商業科及家事科,五十八年停招初中,五十九年起增設進修補習學校。學校漸有規模,每年招生逐漸成長,科別也增多,五十八年學園長為響應九年國教政策,毅然停辦初中,對於私立學校招生來講真是雪上加霜,造成私校經營更加不易。
但是學園長為跟上時代,符合潮流,特擴增職業類科學習領域,她結合加工出口區與廠商進行建教合作,增設夜間補校,幫助女工半工半讀,獲得學生來源增加,進而另闢彊土,眼光獨到,化危機為轉機,由於她正確的領航,帶領著樹德師生逐漸步上康莊大道。
遊行活動,率先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