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鑑優等
咱們樹德初中辦學三年後因為成績優良,就由市政府轉報教育廳,經過教育廳評比後,給予我們最高額獎金十五萬元,當時我們是榮獲滿額獎金的學校之一。
被評鑑為優秀的指標如後:
1. 招收學生人數滿額。
2. 學校舉辦許多校內或校際活動,重視活動教學。
3. 老師教學輔導認真,教學成果良好。
4. 班級導師經營用心,做好家庭訪問,關懷學生,與學生晤談,都有務實的記錄。
5. 輔導學生情境教育,師生融入一體。
所以學校在教學、在訓輔、在情境教育上都有很好的表現,被省教育廳評鑑為最優秀的學校,頒發最高額獎金贊助學校,給予辦學者最大的鼓勵和認同
重視師生互動
學園長非常重視導師週記的批閱,是否有眉批、有評語、有關懷的對話。從週記上的評語來衡量老師是不是用心,如果只是寫個「閱」字,那麼她會認為這個老師是太草率,是不負責任的。
對於國文老師批改學生的大小楷和作文,她也會要求老師要非常仔細的指導學生,她認為「作文和週記」是師生間感情最密切,也是最能接合的園地。
她認為師生間的互動是最為要緊的,因為老師關愛,學生才會受教。因為老師用心,學生才會進步。所以想要教育好學生,身教重於言教,師生互動,情感交融,教育的目的才易於達成。
學園長在治校的時候,她從不查堂,認為查堂對老師是一種侮辱,也是不尊重老師的,她認為老師的自主性和專業性應受到尊重。
所謂「達者知變,智者應勢而化」學園長的治校方針是本於「私校公辦」開誠佈公的準則,她常說「教書容易,教人難」,更勉勵同仁「以經師人師並重:以身教言教並行」,承擔教育的重任,所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她的教育理念就是「向下紮根播種,往上開花結果」影響深遠。
重視教師教學筆記
學園長雖不查堂,但是她很重視老師的備課筆記,常說不能教沒有準備的課,所以會請老師帶著教學筆記到她的辦公室來和她一起討論,她要聽聽看老師是如何準備教材的。
還記得三十年前,我帶著國文教學筆記走進不到十坪的校長室,被學園長詢問真是又緊張又擔心,深怕凸鎚而被責難,這也是第一次這麼的接近學園長,事後,走出校長室心情輕鬆好多,過關了。
又看到其他的老師帶著教學筆記走進校長室,儼然聽到他的心跳聲,知道如果我們不認真教學,三句話就會被學園長識破,不免難堪羞愧,所以每位老師的教學兢兢業業是其來有自的,憶起這段往事依然忐忑在心。
當她看到老師的教學筆記記載得詳盡清楚,或條理分明,她就好欣賞。認為老師準備的這麼充分,上起課來學生必然收穫良多,她認為老師上課只是拿著課本在唸,或是在背記課本,這些教法都是太呆板的,學生必然不愛聽。教材必經咀嚼後,再說出書中的精華,濃縮文中的意旨,學生比較容易吸收,所謂萃取精華達到「濃縮魚肝油丸」式的教學效果,這都是需要老師認真的作好教學筆記,和好的教學方法後才能達成的。
柏拉圖的名言:「一切的知識是來自於記憶」,所以怎麼樣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是老師要下工夫的地方。學園長務實的要求和鞭策,正是在幫助老師提升上課的品質,她認為圖畫式的教學印象最為深刻,比如說地理課老師有沒有畫圖?能否用講故事的方式陳述,例如產物、鐵道、交通,老師要能夠像導遊一樣的描述當地的風物誌,這樣的靈活教學,學生一定愛聽,也更能增強記憶。
教歷史課老師也是如此,年代中有什麼最大的事情發生,扼要的講述其因果關係給學生聽,小的事情就不用多說,因為並不能進入到我們的記憶裡頭,讀歷史可以知興替,更能幫助學生累積智慧。學園長的教學經驗豐富,她不只是做校長,更是首席老師,指引著教學方法,使我們受益良多。
開創法律常識課程
要建立成熟的公民社會,尤需強化國人守法的素養,學園長每每從國外教育考察歸來,就大聲疾呼全體師生要重視法律,並積極推動法律教育,所以她首開「法律常識課程」教導學生知法、守法、而崇法。
她認為歐美國家之所以進步,除了科技、經濟、宗教、文化等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國民高度的崇法、守法,而其國民法治的精神,卻早已深植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養成了習慣與風氣。在公共場所見不到外國人爭先恐後,他們辦事一定排隊,遵守秩序。政府處處依法行政,講求公平公理,沒有特權,不講關係,大家守法守分。
所謂「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內人人自由」,社會公益是重於個人利益,整個社會處處環境乾淨整潔,景緻綠意盎然,花木扶疏,令人舒適自得。學園長曾應私教協會邀請參加美澳紐教育考察團走訪回國後,有以上的這些觀感。
所以認為歐美現代化的國家,是「以法為制」的法治國家。「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在急起直追先進國家之時,更不能不實踐法律,一切依法而行,社會才會進步,所以法律就是「有一條線」,不能夠越過這「一條線」,越過它就叫犯法,在這一條線內就叫做自由,就是「法治」的精神。
所以教務處安排「公民課」也安排「法律常識課程」教導學生從年輕的時候就知道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事是不可以做,特別聘請法律系畢業的學生來校擔任老師,教授國文課及法律常識課,這是學校最特殊的地方,也是別的學校所沒有的做法,就是增加了「法律常識課程」將法治教育向下紮根,培養學生守法、崇法的法治精神,進而成為第一等的公民,躍升為第一流的社會,學園長深深認為現代化的國家要以「法治代替人治」,國家才會安定成長,才會跨越進步。

發展全人教育

窗明几淨勤清掃學園長以校為家,治校如同經營一個大家庭似的,所有的事情都管也都做,老師們更是全能的,像大廖主任,她在學校服務了近四十年,打從「樹德」學校立案後,她經過五種考試考進學校。
洗茶杯、拖地、樣樣清潔工作都是自己來做,建校時教室都是磨石子地,晚上教職員工大家一起拖地,全身熱汗淋漓,清掃完畢後,看著窗明几淨的環境,彼此莞爾一笑,這樣的水準相信是可以「過關了」。
如果明天有客人要來到學校,全校師生都會很努力地做打掃工作,這個打掃工作,好像已經變成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就像是吃飯一樣不能缺少。每個地方都不能有灰塵,學校環境乾淨到真是「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
初創校時,早先的廁所都是長溝式的設計,牆壁及地面都貼上白磁磚,定時及自動式沖水,瞬間一陣大水嘩的就將全溝沖洗乾淨,當督學來到學校視察,學園長說廁所內可以吃東西,督學很訝異,參觀完後頻頻點頭,確實沒有異味,我們的廁所就是這麼的乾乾淨淨。
全校師生好像是一家人,每一個人都做很多的事情,像工友老魏先生他踩三輪車,煮開水,中午煮一鍋麵,大家一起吃,那時候老師都是一起搭伙食,沒有到校外去買飯,附近偏僻也沒有什麼小吃店,學生們就自己帶便當,在學校蒸飯,也有的老師自己帶飯。
午餐有時加菜,加一隻或半隻鴨子煮一大鍋麵,大伙兒吃得津津有味,情同一家人,這是最起碼,也是最簡單的一種生活。
上班作息很有規律,校風純樸,校園內時聞讀書聲和工程聲,尤其是創校的前二十年工程都在建設之中,那時候老師上課時常會與機器聲音互別苗頭,早期教室內尚無主機配備,但看老師的高八度宏音嘶聲吶喊。所以每位老師喝膨大海舒爽喉嚨是常見的事。
崇尚美德 設計「進步獎」
樹德家商以「樹立美德」為宗旨,陶治學生高尚的品德,去除私心私利,不排斥他人,合作無間。這些都是教育學生最重要的內容。
她認為一切馬虎、不理想,或不合規定的地方,在樹德學校都要去除及改進,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於學生的照顧,老師是不遺餘力。建校之初有兩百多個學生時,學園長都能夠叫得出來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即使是背影她也能認出,像母親般慈嚴並濟,她識人的功力也讓大家見識到了,記憶力超棒。
早先,月考,教務處都是要作彌封卷,考完試後,公佈成績。並設計有「金牌獎,銀牌獎,銅牌獎」,就是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獎,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是「進步獎」。學生第二次的考試比第一次的考試進步了,就發給學生一個進步獎,藉以鼓勵學生力爭上游並和自己競賽。因此,有的同學非常認真努力以赴,不僅進步很多,甚而更上層樓而得到「金牌獎」的殊榮。
學園長認為設計「進步獎」是很富有教育意義的,不會因為老師只偏重成績優秀的學生,而忽略或埋沒其他的學生,當學生的表現有進步,就代表她有潛力,有努力,一樣會獲得成功和受到大家肯定的。
所以學生最感念學校的地方,就是人人都受到重視,「德、智、體、群、美、樂、舞」七育均衡發展。
學園長平時逼老師逼得很緊,要求老師要有百分之百的教學品質,月考試題也要入闈命題,試卷由大葉老師與大廖主任負責密封,老師批改試卷要分題分項批改,集中閱卷,規定得很嚴格。
老師的責任不敢鬆懈,每天要做什麼,一點都不能苟且。由於學園長的嚴格作風,大家都不敢稍有鬆弛,否則「頭皮就得發麻了」,她罵人的功力氣勢,大家是非常不陌生的,因此,兢兢業業,敬業樂業,數十年下來,老師都練就了全縱武藝,個個都能獨當一面受人讚美和肯定。
學園長培訓老師「最直接」也「最嚴厲」毫不軟手,這也是她最高明的地方,適者被訓練,不適者被磨練,其實老師本有三分的實力,卻也被她幾經恫嚇厲色下來,潛能開發而功力倍增。誠如孟子所謂動心忍性「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學園長造就了「樹德」,也培訓了更多的優秀老師。
經過三、四十年後,再看今天的校園生態,學生變化很大,完全不似從前的模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似乎大家若不加快腳步,將會被這快速的社會所淘汰。
「滾石不生苔」,看到年輕學子的新潮快速,老師們也必需調整心態,不能停留在原地,唯有前進、超前、再超越,變、變、還要再變,才能邁向下一個四十年,再下一個四十年……學園長語重心長的敘述著。
七育均衡發展
「德、智、體、群、美、樂、舞」七育並重,重視各項競賽活動,實施各種社團課程,一切寓教育於活動中,培訓學生的才藝、鬥志、毅力、智識、技能和團隊精神,使得每個學生都充滿自信和希望,求好、求成功,所謂行行出狀元,今天學校的樂舞儀隊、龍舟隊、能夠揚名國內外,學生是歡喜而自信的。
過去月考完畢並沒有立即放學,訓導處會安排全校師生在操場集合,進行歌唱活動,樂聲歌詞盪漾在校園間,聽那輕快的音樂「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的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彩雲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鋤頭在肩上……」,唱到夕陽西下,牧童收拾好書包一一歸去。這時所有考試的壓力和緊張的情緒,早已丟到九霄雲外了。
學生在校無論巨當靡遺,都為她們做最周延、最適當的設計和安排,難怪師生情誼特別凝聚。民國五十六年第一屆初中部畢業生,學園長曾為她們設計了一個很特別的群育活動,「大家一起來品酒」請朱文姝老師提供洋酒,學園長便將酒汁倒入便當盒內,用小湯匙來餵食每一位同學,一人一小口品嚐一點洋酒味,甜甜的、酸酸的、澀澀的,一個一個的同學接連下去,很有意思,她們又好奇又期待,喝過的同學就想多喝一口,需等一會兒等到第二圈後,有剩下來的才能再解解饞。那個時候,洋酒是很昂貴的,這麼個趣味性的活動,大家一起來品酒好似一家人,老師就好像是媽媽、姐姐、阿姨愛著她們,有一點點什麼好的東西,都會想到她們,大家一齊來分享。
最初學校召開董事會時,董事們也都是在學校裡用餐,煮一些炸醬麵、水餃、烙餅等簡單的食物,大家並不到外頭去吃,勤儉過活,學園長說到這兒,使我聯想到四十年前的樹德師生真像是一個大家庭,一起唱歌,一起運動,一起吃飯,還一起品酒,一起有些絲絲酒意,而一起臉紅紅。非常喜歡當時的情景,這品酒大會如果我也是劇中人,將會大啖三口以助興,由上可知樹德真是一所小而美而又理想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