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稱
山中精靈-台灣獼猴
適用年級
國小五年級 教學時間 共4節,160分鐘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 學習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
教科書版本
南一書局第六冊(五下)98年1月出版
主題單元
第三單元 動物的生活

1.動物怎樣運動 2.覓食、避敵與築巢   3.棲地適應   4.求偶與生殖
關鍵字
台灣獼猴、哺乳類動物

教材特色與

學習大綱

1.臺灣獼猴是臺灣特有種動物,也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早期甚至有民眾捕捉幼猴當成寵物飼養,顯示國人對於保護野生動物的觀念有待提昇!因此,擬以高雄市柴山地區的獼猴為樣本,設計資訊融入教材,期待小朋友對於台灣獼猴有更深的認識。

2.台灣獼猴的生長棲地以山區低海拔的闊葉林為主,但有部份族群就棲息在人類住家附近,例如:高雄柴山,且由於遊客觀光餵食或棲地距離人類太近等原因,台灣獼猴偶而會三五成群下山到壽山地區或中山大學學生宿舍騷擾搶奪食物,造成民眾與學生的恐慌與不便。

3.此外,除了人類,台灣獼猴是台灣唯一的靈長類動物,身為台灣唯二的靈長類動物,我們有必要深入了解台灣獼猴,並學習和平共處。

4.依據教學設計,本教材共分為以下五個主題
(1)獼猴簡介:介紹台灣獼猴的基本資料、分佈情形與社會組織。
(2)細說獼猴:介紹台灣獼猴頭部、軀幹、四肢、臀部與尾部等生物特徵。
(3)獼猴行為:介紹台灣獼猴理毛、威嚇、發聲、跨騎與育子等行為。
(4)獼猴保育:透過台灣獼猴相關報導,引導學生學習與台灣獼猴和平共處。
(5)獼猴拼圖與測驗:透過拼圖遊戲與線上測驗,讓學生更瞭解台灣獼猴。

能力指標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2-3-2-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生態。
2-3-2-3知道動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為,發現動物、植物它們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似性,但也有不同。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資訊教育議題〕
4-3-2 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管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教學目標
[認知方面]
1-1能瞭解台灣獼猴的分佈情形、身體特徵與社會組織。
1-2能瞭解台灣獼猴理毛、威嚇、發聲、跨騎與育子等行為模式。
1-3能瞭解野生動物保護相關規定與法律。

[情意方面]
2-1透過文字與影片,瞭解同為人與獼猴同為靈長類的相似之處。
2-2透過台灣獼猴的社會組織與育幼行為,培養合作群體意識。
2-3透過新聞與討論,學習與台灣獼猴的相處之道。

[技能方面]
3-1能發現台灣獼猴與人類在身體特徵的異同之處。
3-2能觀察台灣獼猴的特殊社會行為與社會組織。
3-3能在日常生活表現愛護野生動物的行為。

教學流程
教學目標
第1-2節教學活動
時間
教材
評量
.
<<準備活動>>

一 、課前準備
(一)教師準備有關台灣獼猴的剪報與新聞畫面。
(二)教師準備單槍與筆記型電腦等資訊融入器材。

二、引起動機
(一)老師播放台灣獼猴剪報與新聞畫面,例如: 「柴山獼猴成高雄觀光特色」等新聞, 引導學生探討人類與台灣獼猴的關係。
(二)引出教學主題-山中精靈,台灣獼猴。






10'






剪報
新聞剪影
.
1-1
1-2
2-1
2-2
3-1
3-2

<<發展活動>>

一、獼猴簡介
   教師首先介紹台灣獼猴與人類同屬靈長類的哺乳動物,與人類一樣日出活動、日落而息,而且也是台灣的保育類動物。接著介紹台灣獼猴在台灣的分佈情形,台灣獼猴在台灣的分佈很廣泛,像是中央山脈、東部的海岸山脈與雪山山脈都可以看到台灣獼猴的蹤跡,甚至民眾常去的高雄市柴山與屏東縣墾丁地區也都可以常常見到台灣獼猴的族群。

   接下來,與學生探討台灣獼猴的社會組織,台灣獼猴的社會組織相當的特別,不同於台灣屬於父系社會,女兒出嫁離開出生家庭;台灣獼猴則是猴群由成年公猴-猴王統治,而母猴會留在原來的猴群,但是會被逐出家門的反而是成年的公猴,如果有成年公猴要加入猴群,還要看猴王-成年公猴 與母猴的臉色,如果外面的公猴挑戰猴王成功,原來的猴王也會被趕出猴群。

二、細說獼猴

  教師展示台灣獼猴全身影像圖,解說台灣獼猴頭部、軀幹、四肢、臀部與尾部的特徵與功能;並與學生討論台灣獼猴身體各部位與人類的異同。

三、獼猴行為

(一)教師提出問題:有誰曾經去過柴山,有看到台灣獼猴嗎?對於台灣獼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看過台灣獼猴表現出什麼比較特殊的行為?

(二)教師分別展示台灣獼猴理毛、威嚇、發聲、跨騎與育子等行為的影像與影片。

(三)分別與學生探討台灣獼猴表現出這些行為的含意與動機,例如:理毛是極其友善與臣服的行為;台灣獼猴也會透過搖動樹枝,表現恐嚇威脅的含意。

20'




台灣獼猴影像

台灣地圖












台灣獼猴影像











發表







發表






發表
1-1
1-2
<<綜合活動>>

一、填寫「大家一起來認識台灣獼猴」(word下載)與「我是一個台灣獼猴觀察家」(word下載)兩份學習單,引導學生認識台灣獼猴的身體特徵與日常行為。

二、教師講解學習單內容,並與學生討論正確解答。
10'
台灣獼猴影像
紙筆測驗
教學目標
第3-4節教學活動
時間
教材
評量
.
<<準備活動>>

一 、課前準備
(一)教師準備有關台灣獼猴的剪報與新聞畫面。
(二)教師準備單槍與筆記型電腦等資訊融入器材。

二、引起動機
  老師播放台灣獼猴剪報與新聞畫面,例如:「柴山獼猴數量逾千,高市府加強取締餵猴」或「入侵大學宿舍,獼猴搶麵包泡麵,獼猴行徑太囂張,學生不堪其擾」等新聞,引導學生探討人類與台灣獼猴的衝突背景與原因。






10'






剪報
新聞剪影
.
1-3
2-3
3-3

<<發展活動>>

一、獼猴保育

(一) 看完人類與獼猴彼此之間的衝突新聞以後,引導學生探討 人類與獼猴的關係,可再延伸至其他野生動物的保育問題。

(二)教師揭示行政院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法」與介紹重點條文。


(三)教師揭示「高雄市野生動物保育自治條例」,並介紹重點條文如下:

第四條 經公告之野生動物應予保育,於公告區域內禁止直接接觸、餵食或其他危害野生動物個體之行為。

第五條 違反前條規定者,處新臺幣六千元罰鍰。

(四)引導學生討論,如果今天在野外遇到台灣獼猴,大家應該如何對待台灣獼猴?

二、 獼猴拼圖
  教師引導學生使用獼猴拼圖趣味遊戲,讓學生從遊戲中認識獼猴的身體特徵與行為。

三、線上測驗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台灣獼猴線上測驗,進行線上測驗之後記錄學生成績,並解說正確答案。

20'


海報




















flash拼圖



測驗網頁























實作




實作
3-3
<<綜合活動>>

一、填寫「當我在柴山遇到了台灣獼猴」(word下載)與「與台灣獼猴做朋友」(word下載)兩份學習單,引導學生體會與台灣獼猴的相處之道,避免騷擾台灣獼猴,也避免自己被台灣獼猴所傷害。

二、教師講解學習單內容,並與學生討論正確解答。
10'
學習單
紙筆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