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研究目的

 

前言

      台灣四面環海,而位於台灣西南部的高雄港,為我國最重要的貿易港口,因其條件極為優越,現在被政府訂定為「亞太航運轉運中心」。

      高雄是個海港之都,也是世界排名第5大港,而造船業在高雄是相當重要的傳統產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雄目前現代的造船工業,主要奠基於日據時代,例如台灣國際造船(原中國造船)即是於1937年,由「三菱重工業」於高雄設立前身「台灣船渠株式會社」。而造船工業向來被稱為「3D」的傳統工業代表,及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及吃力(Difficult),為重度勞力密集的產業。高雄地區承襲了日據時代的基礎,從修造漁船、巡防艇開始,聚集形成造船的產業聚落(張沛文2008)

      近年來,由於全球漁業的緊縮,許多造船業紛紛轉向投入遊艇製造,其中以中信造船轉投資的高鼎遊艇,因接受委託改造國際精品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LV)的高級豪華遊艇專案,使得國人再度重新關注台灣遊艇製造的實力,也使台灣「遊艇王國」的封號再度搬上國際舞台。台灣的遊艇製造,大部分製程,著重工藝技術及儀器裝備等精密組裝,在台發展已逾40年;遊艇產業是許多先進國家鼓勵且受歡迎的高品質、低污染精緻工業,說明台灣遊艇製造能力媲美歐美,在國際上深受好評。以Show Boats International雜誌所公佈的資料顯示,2008年台灣巨型遊艇製造訂單,名列全世界遊艇製造長度的第五名,僅次於義大利、美國、荷蘭與德國。且全世界前二十名的遊艇製造商,台灣廠商亦有三家入列,皆是位於高雄市小港區。全台灣目前共計三十三家製造廠,高雄地區就有二十家,佔了2/3,為台灣遊艇製造又最集中、最大的地區。以高雄臨海工業區、旗津及大發工業區為主要聚落,產值約占全台80%左右,全台90%的遊艇更倚賴高雄港為完工之後的下水試航及出口運送站,可說是台灣遊艇產業發展的命脈,遊艇業已蔚為高雄市的新興旗艦產業。

      遊艇製造業所在地的高雄市,近年來持續鼓吹「海洋產業」,遊艇經常是被點名的重點產業。高雄市政府海洋局長孫志鵬先生指出,台灣曾經在1980年代獲得「遊艇王國」的美名,雖然歷經蕭條,但近年來業者轉向高附加價值的遊艇發展,產值又見起色,去年外銷金額約84億元,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五大遊艇製造國。海洋局科長黃登福說,像是嘉鴻遊艇製造的Horizon2002年起一直名列Show Boats International的世界遊艇排行榜前10名;東哥遊艇以Ocean Alesander品牌走紅歐美,台灣遊艇的傳奇不斷上演,可說是另一種台灣奇蹟。

       然而對於擁有天然良港的高雄市,海洋與市民之間卻存在著遙遠的距離,遊艇,對於台灣人或是高雄人來說,只是出現歐美的影片裡,翻開世界各大著名的遊艇雜誌,總是會有幾篇專欄報導,介紹來自高雄的遊艇,或是彩色的全頁廣告、國際遊艇展的會場,一定見得到台灣製造的遊艇。台灣遊艇與世界零距離的溝通,卻與在地的高雄市長期「隔離」。

    

西元20102012年台灣遊艇外銷數量與金額統計表

統計年度(西元)

2010

2011

2012

外銷遊艇金額(新台幣億元)

46.2

46.6

45.7

外銷遊艇金額(美元億元)

1.46

1.58

1.37

遊艇艘數

129

104

114

            資料來源:財政部關務署統計資料庫,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整理